第8章 司礼监!(2 / 2)

“刘瑾真正的目的,是进入司礼监,再得你这位皇帝陛下的鼎力支持,用最短的时间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执掌内廷的内相!”</p>

这司礼监是大明内廷“十二监”之首,素有“内廷第一署”之称。</p>

自洪武年间设立之时,司礼监只是宦官的一般衙门,还排列于内官监之后。</p>

等到了永乐、洪熙时期,皇帝开始重用宦官,各监的宦官凭借皇帝的宠眷,都有机会出任要职,掌握大权,但此刻的司礼监在宦官机构中仍属一般衙门,司礼监官员也不具有优越地位。</p>

一直到了宣德朝,宣德皇帝设立内书堂,命翰林官专授小内使读书,宦官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就可以正式上岗了,于是宣德皇帝让阁臣或者宦官代为批红,司礼监权柄大增!</p>

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就应运而生了,于是每日是章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拟的字样,用朱笔楷书进行批阅。</p>

宣宗之后,英宗幼冲,不能视政,后宫又不得干政,于是乎诚孝张太后专令内阁负责票拟,从此内阁就拥有了票拟权。</p>

同时,批红遂成了司礼太监的主要职掌,司礼监因此权柄暴涨,成为大明皇帝处理机务最贴近最可靠的助手,其作为宦官机构第一署的地位得以确立。</p>

英宗以后,司礼监将宦官各衙门的主要权力逐步集中到自己手中,举凡镇守太监的调派、同三法司录囚、提督京营,东厂等大权皆归司礼监,其次还在组织形式上,司礼监已成为一个以掌印、秉笔太监为首脑的与内阁部院相对应的庞大官僚机构。</p>

也就是说,正统以后的司礼监,实质是内廷的另一内阁,司礼监掌印太监实际已成为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的“内相”。</p>

小皇帝如果面临文臣联名上书试图逼迫自己低头、架空自己权柄的危险局面,他唯一的反制措施就是安排心腹刘瑾进入司礼监,甚至是执掌司礼监!</p>

因为内阁掌“票拟”之权,而司礼监执“披红”之权,任何奏章上内阁拟定的票拟意见,司礼监直接不予认可披红,那内阁这些意见就执行不下去,大明王朝就会宣布停摆,内阁阁老再怎么牛逼也不敢绕开这项运转制度自己假传圣旨!</p>

所以,小皇帝为了确保自己不会被架空,他肯定会选择让刘瑾进入司礼监甚至是执掌司礼监大权!</p>

这一点,朱厚照也想明白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