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伟大的开始(2 / 2)

大汉永存 朕不帅 0 字 3个月前

他是匈奴前代单于军臣单于的弟弟,军臣单于死后,他发动政变,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於单,夺取了王位。</p>

太子於单不耻屈其下,逃奔于汉,还被大汉封之为陟安侯。</p>

伊稚斜单于因怨大汉收纳太子於单,屡遣兵至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寇掠,于是大汉便开始反击。</p>

而这赵信,原名为阿胡儿,在匈奴也是一名小王。因与军臣单于有仇,便带兵投降汉朝,被封为翕侯,为汉朝训练军队,并为汉朝多场战役均立下功劳。</p>

汉朝见他屡次立功,加上卫青信任,就做了这一次的前锋将军,当然,还有原因是太子於单,也就是大汉的陟安侯没有多久就病死了,不然这一次的前锋,可能是太子於单了。</p>

用匈奴人打匈奴人,确实不错,只要是人都有争斗,匈奴不是铁板一块,当然,大汉也不是。</p>

自古呀,人类的内斗,从来就没有停歇,搞内斗,好多人都是专业的。</p>

欺软怕硬,搞自家人牛掰到不行,对外又软弱,何其可笑,可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不少。</p>

晋末,胡人虎视眈眈,结果司马家的七王为了王位打出狗脑子,造成汉家元气大伤,五胡乱华,黑暗到史书都不愿意多提,两脚羊,人不如猪狗。</p>

明末,满清铁骑如利剑悬在头顶,南明四分五裂,醉生梦死,这个称王,那個称帝,别人还没有南下,自己就把自己人灭了,一顿骚操作,连满清都没有想到,我他妈打天下居然这么容易。</p>

还有民国,小鬼子野心勃勃,虎视眈眈,结果各路军阀相互大打出手,争权夺利,好不容易稳定些,常校长又恬不知耻的喊出:“攘外必先安内!”</p>

……</p>

不管怎么样,赵信投降了,这简直是打卫青的脸,打大汉的脸。</p>

其实也不难理解,投降嘛,有第一次,便有无数次,若是军臣单于还在位,他大概不会投降,毕竟军臣单于杀了他的父母,但军臣单于已经死了,他弟弟伊稚斜单于篡位而上。</p>

他们两人,没有仇恨,为了活命,投降好像也理所当然。</p>

看见伊稚斜单于走了过来,赵信连忙起身,右手握拳,放在胸口,弯腰行礼,恭敬的说道:“大单于。”</p>

伊稚斜单于挥挥手,示意他不要多礼。</p>

“赵将军,不要太拘谨,你毕竟是匈奴人,赵将军,你真可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