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千古艰难唯一死(2 / 2)

大汉永存 朕不帅 0 字 3个月前

刘迁思考三秒,回答道:“喔,无非是举家搬迁,违背旨意被灭族,就像是上次迁往茂陵。”</p>

元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著名的《迁茂陵令》。他命令凡是财富在300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p>

有历史学家指出,按财富势力换算,这个标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豪。</p>

汉代财富形式大多是土地、房产,奉旨迁徙的富豪只得贱卖土地房产。</p>

但是,全国所有富户都要迁徙,谁来买田呢?</p>

于是,地方政府出面将千万亩良田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农民,国家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收。</p>

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策,它针对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和伴随兼并带来的农民人身依附,导致国家缺乏足够的农民人口、田地应对国事和皇帝私欲。</p>

更根本的是,他其实针对的是威胁到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君主专制集权的现象,而积极打压的一项长久性政治国策。</p>

值得一提的是,刘彻对亿万富豪的财产剥夺并非流血革命,而是极具魅力的软性迁徙政策,不像今天某些机构的暴力强拆。</p>

汉武帝的做法很聪明,对迁徙茂陵的豪门巨富颇有奖励———政府支付给每户迁徙者20万钱的高额“拆迁补偿款”,还奖以政治荣誉,可以脱去商家身份,跻身世家名门。</p>

举家迁徙失去土地的茂陵子弟,不再囤积财富,而是一掷千金,致使长安城成为世界第一豪华都会;而“茂陵子弟”,也成了“富二代”专用的古代热词。</p>

当然,哪怕是这样,其实他们的财产也缩水了太多太多了。</p>

“对,茂陵已经不是他们最恐惧的了,迁到兴建立的朔方城,才更令他们望而生畏。”</p>

一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24年,卫青收复河朔之地,击走白羊、楼烦王,筑朔方城。</p>

所谓河朔之地,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后世《宋史·地理志》有云:“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p>

刘安说着,拿起竹简,继续道:“冒用丞相,御史大夫的奏章,宣布皇帝要征发一大批豪族百姓去朔方戍边,而且限令他们按期出发,如果这一切都准备好了,这就是一把冲天的大火呀,足以让天下大乱,年年征伐,民心不满,这个时候,我们就出来为民请命。”</p>

刘安说着,手舞足蹈,满面红光,手向上一举,如同燃烧的火焰,越来越高,一旁的刘迁也是满脸的笑容。</p>

“父亲英明呀。”</p>

“这还不够,还不够,到时候,我们埋伏在京城的刺客们,寻找机会,刺杀卫青,让汉军主力群龙无首。”</p>

刘迁差点鼓掌,这老爹要是当皇帝,他就是皇太子呀。</p>

“不愧是父亲,您这计划设计得十分精妙周密,简直无懈可击呀,能够让皇上手忙脚乱的,可是对于朝廷的大臣,我们该怎么办?”</p>

刘安瞥了他一眼,说道:“朝廷中的大臣,只有汲黯等少数恪守为臣的人难以收买,其他像是公孙宏之流,都是阿谀逢迎之辈,到时候,我们大军一到,军心民心都在我们这里,他们还不是墙头草?”</p>

“父亲智谋长远,比得上留侯了。”</p>

两人相视一笑。</p>

刘迁口中的留侯,自然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了,被后世尊称谋圣。</p>

汉高祖刘邦都这样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p>

这两个家伙,当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安的能力确实不错,他这个计划也很好。</p>

然而,他们还没有笑多久,就有下属慌慌张张的跑过来了。</p>

“大王,大王!”</p>

刘安镇静的询问起来,“什么事情,这么慌张?”</p>

下属看向刘迁,开口道:“与太子有关。”</p>

“太”者,大也。在华夏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p>

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某某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延习不改,外姓王或藩属国王之子,亦同。</p>

“怎么了?”</p>

“廷尉张汤到了,已经到了相国府衙门口了。”</p>

刘迁大惊失色,“他们要抓我?”</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