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决战,胜!(1 / 2)

 轰隆隆~</p>

随着鲜卑、匈奴、乌桓三族高层下达全军冲锋命令。</p>

三族骑兵约有四万五千众动了。</p>

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北府军军阵发起了冲锋。</p>

三族高层看着冲锋的铺天盖地骑兵,再看固守在原地不动的汉军,脸上均露出残忍笑容。</p>

这次与上次冲阵不同。</p>

上次冲阵是在云中城门前。</p>

刘裕领北府军士卒背靠云中城,直接让他们骑兵根本不能往前冲锋了,再冲锋便是要撞墙了。</p>

所以上次是生生把他们给逼停了。</p>

骑兵停下,变的比步卒还不如。</p>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汉军士卒身后没有墙了,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p>

他们完全可以放心冲锋,根本不需要减速!</p>

并且,上次刘裕军背靠城墙,身后还多了一堵城墙,他们也就少了一个进攻面。</p>

但是这次不一样,刘裕把大军立于平原之上,四面八方皆可发起进攻!</p>

所以,带着仇恨、惊怒,一众三族高层看对刘裕军发起冲锋的骑兵,眼中透露出狠厉和期待。</p>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四万多骑兵冲破汉人步卒的防御。</p>

把汉军踏成肉酱,刘裕也被乱刀砍死场景。</p>

轰隆隆~</p>

大地剧烈颤动,四万五千骑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冲锋而来。</p>

那狂暴,欲摧毁一切的气势,一众北府军士卒皆提心吊胆,就连军中的岳云、罗成等人都是浑身绷紧。</p>

坐镇中军的刘裕仍是不动如山,相反看异族骑兵竟然还分多个方向一起发起冲锋,暗讽异族愚蠢。</p>

若是四五万骑兵都从一面冲锋,那么,冲锋力却是空前的,受到汉军重弩攻击的面积也会缩小。</p>

如今却从四面进攻,那么,虽然对方冲锋面扩大。</p>

但是汉军劲弩覆盖面积也是增大,对方冲锋力也是大大减少。</p>

这些念头在脑海浮现,刘裕目光紧紧盯着双方距离,大声道:</p>

“全军防御,重弩准备!”</p>

刘裕大喝声响彻,外层的盾阵北府军士卒紧了紧手中握着的盾牌。</p>

里面的士卒则是齐齐举起手中重弩。</p>

足超过一千五百张的黄肩弩,大黄力弩被举起,劲弩上箭矢闪烁森寒光芒,指向军阵外四面八方。</p>

刘裕看着那闪烁锋芒的弩箭以及黄肩弩,大黄力弩,眼中闪烁一抹期待。</p>

弓箭是弓箭手常用远程射击武器。</p>

不过。</p>

却有一种远程武器,比弓箭霸道太多了。</p>

弩!</p>

比弓箭射程远数倍的弩,才是大汉真正的超级远程武器。</p>

它被极致运用后,是成就统治者霸业的利器。</p>

也是汉朝以步卒对抗异族骑兵的利器。</p>

汉朝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p>

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p>

使用大黄弩的将士兵要十分强壮,这样的人才能使用大黄弩。</p>

北府军士卒,在军营开发潜力下,已成精兵,都很强壮。</p>

而此次,北府军士卒所持弩,皆是十石弩最强黄肩弩,大黄力弩。</p>

事实上,大汉并不缺重弩。</p>

大汉对弩重视程度极高,军械库中弩的储量惊人,远超弓箭。</p>

如连云港出土的汉简中,《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记载了其中一个武器库的情况:弩53.77万余件,弩矢1145万余支;弓7.7万余张,弓箭119万余支;长矛5万余把。</p>

这是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情况。</p>

而放到现在的大汉,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也是不少。</p>

出征之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