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宗教司和大赵的新政(2 / 2)

但实际上他却是河湟地区宗教领袖和地方豪强手中的傀儡。当然他本人也是一代豪杰,本来他是一个汉献帝式的人物。硬生生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天赋把吐蕃的曹操给干掉了,自己成为了实权帝王,但他能做的也就这一步,他也做不到把一个部落联盟的吐蕃整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封建国家。BiquPai.CoM

他根本管不到下面的小部落的所作所为,当然特也不是完全没有忧患意识,毕竟现在的汉国比当年的西庆强大好几倍,汉国国王徐烨也是一个可比李百忍武将式的君主,异常的能打,他知道现在的吐蕃不可能是大汉的对手的。

于是他他派遣使者去大赵朝廷,想要让大赵朝廷来调和双方的矛盾。

而这几年大赵朝廷内部斗争也非常激烈,连年征战让大赵损失也很大,人心厌战,民怨沸腾,朝廷的财政赤字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柳琦与李仲谋两人因为战胜西庆和燕国的功劳成为执政大臣。

当时朝廷上下已经被巨大的债务压的喘不过气了,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要是再不改革必死无疑,而这些文武大臣可不想大赵这艘船沉了,他们都把李仲谋两人看做救世主,想要让他们革除朝廷的弊病。

赵帝也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因而特别礼遇柳琦,李仲谋等人,并催促他们尽快拿出解决朝廷财政赤字的方案。

同年七月,柳琦上《论备御七事奏》,认为当务之急为:“一曰清政本,二曰念边计,三曰擢材贤,四曰备河北,五曰固河东,六曰收民心,七曰营洛邑“。

接着又陈述救弊八事,即“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

面对大赵积贫积弱的国势,柳琦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同年九月,他于李仲谋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十项改革方案,切中时弊。

而后赵帝就任命李仲谋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柳琦为参知政事,依靠两人实行变法。

为了维持朝廷的收支平衡,李仲谋刀刃向内,大量裁剪庸官,减少朝廷府衙,光汴京淘汰的官吏就超过了3000余人。

如此激烈的改革,震动了整个大赵朝廷,保守派的官员想要改革,是想延续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是想被朝廷踢回老家吃老米,于是很多人来劝说李仲谋,说朝廷的官员都是经历了艰辛的科举才当官,他这一笔下去,让很多人几十年的苦读全白费了。

但李仲谋却道:“一家哭,好过一路哭。”

根本不在意这些保守派官员的劝解,而是强力清理朝廷中央的庸官,懒官,各种贪官污吏。

同时他还准备减少禁军,厢军的数量,提升战斗力,在关中打了几年仗的李仲谋明白,朝廷看上去兵多将广,但大部分不能打仗,这些不能打仗的士兵掏空了朝廷的财政,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淘汰军中老弱,把这些士兵和他们的家眷迁移到河套屯垦,让财政真正的用在那些能打仗的精兵身上。

为了让这些士兵愿意去河套,他向这些士兵保证每个人可以跟到100亩的土地,朝廷也可以帮他们准备农具和耕牛。

这条件待遇虽然好,但也只有厢军士兵愿意去河套,禁军生活在汴京这个花花世界当中,怎么可能愿意去河套那样的荒凉之地,所以即便有100亩土地,这些士兵照样拒绝去河套。

而汴京将门的核心权力就在于禁军的控制权,李仲谋这套改革下来,许多的将门都要失去兵权,彻底损失朝廷的影响力,将门连同禁军的士兵激烈反对军中的改革。

同时李仲谋认为要减少财政赤字,就要想办法减少财朝廷的开支,一些不需要的福利待遇通通需要砍掉以节省财政,于是他再次对官员和皇室的的福利待遇开刀。

但他们的举动得罪了朝廷当中的官员,淘汰老弱又得罪了大赵的贵族将门势力,新政遭到了守旧派官僚和贵族的激烈反对。

但新政的成果是显著的,占据河套之后,大赵朝廷节省了几十万军力,移民屯边又减少了十几万厢军的军费,军事开支大量减少。

而汉国统合了整个丝绸之路,让大赵再次和丝绸之路联通,这条外贸通道一年内给大赵带来了上千万贯的收益。

新政第一年,大赵朝廷就减少了2000万的债务,按照这个速度,大赵的财政危机,最多四年就可以解除了。

新政的策略如此之好,效果如此显著,但反而成为了新政的催命符。

整个大赵的统治阶级早已经难以忍受新政对他们的迫害。外界的压力一小,庞大的债务也看到了偿还的希望,大赵上下想要改革但动力也就减少了,加上新政侵害官吏体系和贵族将门的利益。

两方势力联合起来,把主持庆历新政的李仲谋和柳琦逐出朝廷,李仲谋被赶到了南方,柳琦则被赶到了关中,让他继续防备大燕。

短暂的“新政“以失败告终。大赵又按照他原本的路通继续前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革命吧,穿越者无弹窗免费看更新,第183章,宗教司和大赵的新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