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家(1 / 2)

 到了晚上,村里那真是人声鼎沸,整个李家村三十几户,人多的家庭十几口,人少的也有七八口。总人数接近300人。</p>

大队部3口大锅,根本就没停过,壮劳力一人一海碗,村里就靠着这些壮劳力种地呢,肯定紧着这些人先吃。</p>

之后老人妇女一大碗,到孩子几个孩子一碗。这三口锅就没停过,从三点多一直到七点多还有没分到的呢。</p>

这年月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而且人人都有,也没有往家拿的,就着自己带的干粮,吃的那个欢啊。</p>

这年月没有挑剔的,下水里就两个猪腰子让李长顺留下了。排骨,棒骨剃了个溜干净,都在汤里煮着呢。</p>

直到看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天都已经黑透了。</p>

爷爷走到锅台前,拍了拍手,大声的说到,“都听我说!下午肉我让二驴子都分出来了,这两年大家都难,我身为村长绝不会吃独食,一户二斤,你别管肥的瘦的,一户一块,谁要是不满意就给我滚蛋。”</p>

“谢谢村长”“好嘞,九爷”“九爷威武”……</p>

一家分两斤也是下午李长顺跟李老头商量好的,这野猪毛重242斤,去了头蹄下水,出了170斤肉,村里共32户,去了64斤。李长顺还能得100斤的肉,再加上猪头猪蹄子,得120多斤。</p>

现在这年代,城里一家人三個月能吃一顿肉都是条件好的,而且这一顿肉不超过半斤。</p>

以现代人看这二斤肉都不够一顿的,但是在那时候,2斤肉能美半年。</p>

一直忙活到差不多10点,人群终于都散了,剩下的猪肉肯定是背家里去。</p>

回到家李长顺奶奶,张翠翠跟李长顺念叨了半个小时,直到李长顺鼾声响起才停。</p>

李奶奶也没走,看着李长顺一脸的慈爱。</p>

老太太今年也60了,算不上太瘦,也绝对不胖。</p>

老太太一辈子生了3儿子2闺女,都是一视同仁,对谁都不偏不倚。李长顺爹回来的时候,知道老三走了,老太太哭了好几天,眼睛现在有点不好。现代来看估计就是白内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