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途中救人!(1 / 2)

 西北地区有几句谚语:米脂婆姨绥德汉,不用打问不用看,小伙子跑马一溜风,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p>

米脂一带的水土好,养出来的女子格外漂亮,比如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就是米脂人。</p>

绥德男子高大英俊、孔武有力,神勇无敌的温侯—吕布就是典型代表!</p>

……</p>

“哒!——哒哒!”</p>

下午时分,绥德城郊外的小道上,一队骑手正在快速奔驰中,为首一位黑衣年轻人,坐骑青鬃马、腰悬雁翎刀,相貌英俊,精神抖擞………非是旁人,正是秦锋!</p>

秦锋不在七杀堡待着,怎么跑到几百里外的绥德来了?</p>

说来话长。</p>

崇祯元年,西北大旱,一连七八个月不见一滴雨水,田里的庄稼旱死了无数,粮食严重减产,再加上贪官污吏们的压迫,以至于饥民造反、攻城掠地,整个西北地区乱成了一锅粥。</p>

榆林一带同样被旱灾波及到了,而灾情最为严重的就是榆林右卫—镇北千户所!</p>

没办法,镇北千户所距离毛乌素沙漠太近了,土地贫瘠、严重缺水,虽然军户们竭尽全力引水抗旱,可粮食还是严重减产了,不及正常年份的三成。</p>

其余几个千户所情况稍好一些,但粮食产量亦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p>

收成如此之少,就算军户们一天只吃一顿,顿顿都喝稀粥,也坚持不到明年秋收的。</p>

怎么办,指望上面的官员赈灾吗?</p>

根本指望不上!</p>

事实上,旱灾发生以后,榆林镇下面的十八名千户、一百八十多名百户,多次联名向总兵—姜让上书,希望减免今年需要上交的‘子粒粮’,再下发一些救济粮,好让军户们渡过难关。</p>

这位姜总兵给出的答复是:‘子粒粮一粒不能少交,救济粮则一粒也没有,至于军户们缺粮的事情,自己想办法挺过去吧!’</p>

堂堂一镇总兵,如此刻薄寡恩,着实让人寒心啊!</p>

……</p>

旱灾不算严重的地方,咬咬牙还能勉强挺过去,可是镇北千户所一带的旱灾太严重了,就算咬碎了槽牙也挺不过去。</p>

幸好秦锋有先见之明,事先用淘来的金砂,囤积了一些粮食,如今正派上用场了。</p>

问题是,淘来的金砂不算太多,加上时间有限,采购困难,故而囤积的粮食并不充足,虽然暂时饿不死人,以后可就难说了。</p>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能等存粮吃光了再想办法,必须未雨绸缪才行。</p>

于是乎,董千户召集手下一众百户们商议对策,如何才能解决缺粮的问题呢?</p>

商议了大半天,还真商议出一个办法:就是拿出之前从沙匪老巢缴获的金银珠宝,派人到外地旱灾不严重的地方买一些粮食回来,如此就能度过难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