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榆林城!(1 / 2)

 榆林城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之间,这里东倚驼峰山、西临榆溪水,北瞰河套草原、南蔽三秦之地,居中央而控四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p>

因为榆林城的位置太重要了,为了巩固这个战略支撑点,成化二十二年、弘治五年、正德十年,大明朝廷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对榆林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并增加了驻防兵力,号称‘三拓榆林!’</p>

拓建之后的榆林城,东西长四里又五十五丈,南北宽三里又二十五丈,周长十四里又一百六十丈……城高三丈六尺、宽二丈八尺,墙体内夯黄土、外裹青石,坚不可摧!</p>

并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门顶上建有四层高的箭楼,城门外设有六道地堑,其余如翁城、角楼、女墙、马道、藏兵洞……各种军事设施一应俱全!</p>

“倚山临水、龙腾虎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北第一重镇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第一次见到榆林城的雄伟之姿,秦锋不禁被震撼到了。</p>

难怪榆林城建立两百余年以来,从没有被敌军攻陷的记录,如此铜墙铁壁,再加上名震天下的榆林精兵,只要指挥官不是太饭桶了,就足以坚守此城。</p>

感慨一番之后,秦锋等人打马进城,结果发现城内的街道非常干净,两旁商铺林立、生意兴隆,往来行人全都穿着新衣服,显得很是富足,因为旱灾严重,随处可见的要饭乞丐,这里则一个都看不到。</p>

“没想到,榆林城内如此繁华,居民们如此富足,简直比商贾云集的绥德城还要胜上三分呢。”</p>

“嗯,看起来是挺富足的,又觉得有点奇怪,如今是大灾之年,各府、州、县到处都是沿街乞讨的饥民,这里怎么一个乞丐都看不到呢,这不合常理啊?”</p>

“好了,乞丐的事回头再讨论,正经公事要紧,咱们先去总兵府报备吧!”</p>

“好!”</p>

……</p>

向路人略加打探,一行人很快找到了榆林镇—总兵府,在大门口的承启处进行了报备,而后拿着公文到城内的军铺中住下。</p>

军铺是一种专门供边军使用的机构,类似于客栈,由军户负责打理,则交通便利之处,或二十里一设,或三十里一设,出差的边军将士们,手持公文,就可以在军铺中免费吃住!</p>

当然了,免费提供的饭菜,水平肯定非常一般了,也就是勉强填饱肚子而已。</p>

如今秦锋兜里不缺银子,不想委屈自己的肠胃,于是放弃了军铺中的免费饭菜,带着耗子、董天豹和四名亲兵上了大街,准备找家酒楼好好的奢侈一把,品尝当地美食。</p>

榆林城内酒楼众多,其中以醉春楼名气最大,位于城南大街中心位置,上下四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装修的极为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