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皖县被围,凌操突围求援(1 / 2)

 庐江郡,虽然扬州黄巾闹得不是特别厉害,但架不住扬州的官太次,逃的逃、死的死,搞的庐江人心惶惶。

最后,扬州刺史巴祗不得不亲自动身前往庐江,以期能平定黄巾叛乱。

可惜,想法虽好,但巴祗只不过一文官,对于兵事知之甚少,只能聚拢士卒于皖县。

然而可怜的是,这位刺史大人不仅没能平定黄巾,反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如今皖县被四万黄巾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若非城内有富商资助粮草,皖县将不攻自破。

前日,围困皖县的黄巾首领吴桓扬言,若是再负隅顽抗,待得皖县破城之日,便要屠尽城中百姓。

“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皖城郡治所内,巴祗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

“刺史大人,在下愿率三千兵马冲破敌阵,向其他各郡求援。”

这时,一名身着布衣,身长七尺有余的汉子拱手道。

而他的身侧,一员同样身材魁梧的壮汉显然很是赞同此人的建议,在一旁连连点头。

“唉,如今城内仅有六千兵马,若是一下给尔等一半,城内将无兵可守啊。”

巴祗闻言,连连摇头。

虽然他清廉,但他并不是不怕死,面对生死大事,他也不敢有丝毫的冒险,何况城内还有数万百姓。

被拒后,二人无奈的叹了口气,遂退出府衙。

“凌兄,你也莫要气恼,刺史大人也有自己的考量。”

丁奉看着面色气愤的凌操,只得开口规劝道。

“唉,久守必失,如今城内粮草已不足半月,谁能知道这些黄巾何时退兵。”

凌操看了一眼丁奉,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们二人听闻庐江闹黄巾,于是自发带着百余乡勇而来,然而刚一来不久,便与巴祗一起被黄巾围于城中。

“不若这样,凌兄你今夜率一千兵马突围,以凌兄武艺定可杀出重围。”

丁奉沉吟片刻后,遂开口建议道。

“也罢,趁夜色而行的话,敌军摸不清人马状况,应不敢深追,一千人马对于皖县来说,也并无太多影响。”

凌操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颇为赞同的说道。

就这样,二人私下里便将此事定好。

至于凌操为何能调动城内千余兵马,自然是近些日子皆是由凌操与丁奉二人率军守城所致。

夜晚

月黑风高夜,杀人…凌操突围时。

凌操率领着精挑细选的一千人马,人衔枚,马摘铃,静悄悄的离开了皖县。

黄巾军由于没有太多营帐,人人皆是露天而眠,偶有巡逻队伍也并没有发现凌操一行人。

就在他们以为可以有惊无险的时候,突有飞鸟而过,被惊之下发出鸣叫。

“谁?”

“来人啊,敌袭!”

巡逻之人听到声音,不由得定睛一看,竟发现乌漆嘛黑一片人马,不由吓了一跳,随即大声示警。

“全军极速前进!”

凌操见状微恼,对着身后士卒大喝一声,带着士卒朝着西方狂奔。

“贼将哪里跑,给我追!”

吴霸大喝一声,率领两千人马提刀策马而去。

“贼将休走!”

陈败闻声后走出营帐,见吴霸率先追去,恐其不敌,故又率两千人马同追凌操。

约莫半个时辰后,凌操终于被黄巾军追上。

经过一番且战且退的厮杀后,凌操背负数创,终于带着百余人艰难的杀出重围。

待其向西行至二十余里后,目光看到前方摇曳的火光,不由心神一震。

“这是何方军马,为何驻扎在此处?”

凌操捂着受伤的手臂,面带疑惑的问道。

“将军,不如让我去打探一下,若有问题,将军再带人离去。”

这时,凌操身旁的一名士兵自告奋勇道。

“好,若有危险,便速速逃离。”

虽然明知此事风险颇大,但凌操也不得不派人前去,万一是友军,那么就无需再去其他郡县求援了。

这名小兵点了点头,持刀朝着前方营寨快步跑去。

待得其靠近营寨附近后,只感觉一把大刀架在其颈部,吓的他亡魂皆冒。

“汝是何人,鬼鬼祟祟,莫不是黄巾细作?”

周泰手握大刀对着此人冷声问道。

同时双眼微眯,仔细打量着面前鬼鬼祟祟的人。

由于打赌输了,近些日子皆是由他来巡防。

今夜本来以为和往日一般无事,结果放了个水的功夫便发现一名鬼鬼祟祟的人靠近营寨。

于是他果断停止了放水,提着刀便走了过来,哪知此人如此粗心,竟然没发现他靠近。

“大...大人,小人不是黄巾贼,小人是皖县守军,今夜凌将军带我等突围想要外出求援,正巧来到此地发现有大军扎营,便让小人前来打探。”

小兵吓毁了,语序极快的解释着,生怕周泰一刀把自己给抹了。

“皖县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