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应该是能力平庸吧(1 / 2)

 邺城外

经过数个时辰的攻城,双方伤亡已经无比巨大,然而这冀州最后的屏障仍旧迟迟无法攻下。

“主公,我军伤亡已经逼近万人,士兵已有厌战情绪,况且连续不断地攻城,士兵的体力也已跟不上。”

一直在前方督战的徐荣面色有些阴沉的走来,开口对姜战汇报道。

听到徐荣的汇报,姜战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因为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暂缓攻城。

伤亡近万没有拿下邺城,虽然偶有士卒杀上城墙,但却难以持久。

不知道张郃到底是怎么搞的,为何迟迟不肯动手。

“鸣金收兵!”

姜战强压下心里的不甘,怒声下令道。

“喏!”

姜战身后的士兵得到命令,连忙开始敲响金钲。

叮叮叮——

刺耳的金铁交击声响彻战场,前线进攻的将士们纷纷稳步后撤。

城墙上,张郃见到攻城将士如潮水般退却,不由松了口气。

“主公,不是末将不作为,主要是我手中之兵都是袁绍从渤海带来的兵马。”

张郃在心中苦涩的说道。

幽州大营

姜战坐在中军大帐之中眸中满是杀气。

“主公,若张将军变节,绝不可能一路为我军提供冀州情报。”

郭嘉见姜战面色如此,不由出言说道。

“若未变节,为何不开城门?”

姜战目光犀利,语气不善的喝问道。

此战他太相信张郃了,以至于从始至终就没考虑过,张郃不开城门所造成的后果。

至于为何会怀疑张郃,主要是这么久的时间,张郃是绝对有机会开城的。

“主公,张郃将军或许遇到了麻烦。”

这时,荀攸双眉紧皱,出言说道。

“怎么说?”

姜战眉毛一挑,也觉得事情有一些不对,遂看向荀攸问道。

他也不太相信张郃会变节,因为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好感度刷满后,只要自己不做出什么令他们不得不反的事情,他们就不会有反叛的可能。

可是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不由有些怀疑起来。

“主公,袁绍并非庸主,其麾下谋士也并非是浪得虚名之士,张郃乃是冀州降将,袁绍并不会完全信任于他,所以据属下猜测,他并没有获得兵权。”

荀攸眸中闪烁着光芒,为姜战分析道。

“主公,是真是假一试便知,若张郃未曾反叛,今夜必定会想办法给我等传递消息,可令骑兵于南门外巡视,注意观察可疑之物。”

郭嘉一手抱胸一手摸着下巴,出言说道。

“好,今日便先让士兵休息一番。”

闻言,姜战点了点头,说道。

“主公,徐将军带人去太行山押运粮草的队伍回来了,此次从张燕那里运来五万石粮草,可供我大军十五日的消耗。”

这时,徐荣抱了抱拳,汇报道。

十五天,看来十日之内必须攻破邺城,不然此次只能放过袁绍了。

姜战面带愁绪的思索道。

按照以往,五万石粮草足够他麾下大军三十日的用度。

但奈何有白嫖怪。

潘凤麾下的三万多大军如今吃的可是他幽州的粮。

邺城内

随着第一日的守城结束,将士们也难得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休息。

张郃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夜色之下的战场,不由一阵出神。

“张将军所愁何事?”

就在张郃出神之际,一道清朗的男子声音自身后传来,惹得他不由回头看去,发现竟然是袁绍麾下一个不受重视的文士。

这个人的名字他有些忘了,但隐约记得他好像姓荀,乃是颍川望族荀家之人。

至于为什么不受重视,想来应该是能力平庸吧。

“不知先生来此作何?”

张郃没有回答他的问题,颇为疑惑地问道。

一个文士,不在城中待着,反而来这危险的城墙之上。

“将军还不曾回答在下的问题,却反问于在下。”

荀彧笑着摇了摇头,与张郃并肩而立,一同看向远处火光摇曳的姜战大营。

“看来,将军是在观察敌情。”

荀彧见张郃不理自己,遂语气玩味的笑道。

“本将身为此次防守南城门的主将,自然是要观察敌军动向。”

张郃白了荀彧一眼,觉得这个人好可笑啊,我一个主将观察敌情不是很正常的吗。

“将军观察敌营,却面带愁色,口中偶有叹息发出,莫不是在思考退敌之策?”

荀彧背负双手,傲立于城墙之上出言试探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