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报喜人上门了(1 / 2)

 此时,学政衙门大堂中。

所有入闱的一百二十六名准秀才,以及四十名佾生全部到场。

众人先按照准秀才和佾生分为左右两列,之后又依据各县,分出不同群体。

在大堂中等待了片刻,很快,魏学政就带着招覆的考官进入大堂。

“作揖!!”

随着礼官高呼,林迎等齐齐向学政行礼。

“好了,大家都坐,接下来进行招覆试。”

魏学政声音柔和地道,仿佛一阵清风,吹拂着众人的内心。

不过在场的学子却是一凛,但凡经历过考生罢考事件后,在场的学子已经没有人再天真的认为魏学政真是一个温煦的人了。

都是修炼千年的狐狸,搁这玩什么聊斋呢,魏学政究竟是何等霸气的人,他们早已心知肚明了。

“在此之前,依照惯例,先开落榜卷!”

魏学政说完,身旁就有小吏抬着一个箩筐走到案前。

魏学政随意拿出一份考卷,念道:“西闰字一十二号!”

“佾生马崇杉在!!”

站在西侧青川县阵营的马崇杉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被报到名字的会是自己,赶紧上前一步,作揖拜礼。

魏学政微微一笑:“汝虽落榜,词意生硬,但文章所述亦有可取之处,不过下次……还望你多加练好字,不可再像蛟龙一般,栩栩如生了。”

魏学政话音刚落,马崇杉闹了一个大红脸。

“佾,佾生明白,回去之后,佾生定当刻苦磨练!!”

字迹差,是马崇杉的老毛病了,以前也想过练习,可总无法成功。这回被魏学政当众揶揄,他下决心,这次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练习,不能再让别人笑话了。

“嗯。”听着马崇杉的回答,魏学政悠悠点头。

“出示你的浮票吧。”

“是!”

马崇杉点头称是,然后取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浮票,走上前几步,将浮票与考卷一合,只见浮票上的几个戳印与考卷上完美吻合。

是本人无误!

另外名字与考卷上的字迹也一致。

“记下来,西闰字一十二号卷,考生马崇杉,青川县大安镇人士,乙丑年童子试院试堂覆落榜,授佾生称号,来年可免试参加院试!”

魏学政徐徐说着,一旁书吏便在学册上将这些信息记下来,同时也为马崇杉制作了一份用于身份认证的印结。

啪!

敲上学政衙门的章,交到了马崇杉手中。

马崇杉虔诚地从学政手中接过,之后行礼,一步步退出了学政衙门大堂。

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有其他佾生完成了开卷,基本都是些“词意生硬”“聱牙诘曲”“不以辞害意”“不堪卒读”等差评文字。

等所有佾生全都确认身份,授予佾生身份后。

堂内就只剩下一百余名准秀才。

接下来,针对准秀才的招覆试终于开始了。

招覆试的内容很简单,一共两个要求。

第一,由学政亲自截取一段经书文字,由考生解释其意思;第二,让考生默写院试第一场考试中考生本人卷子的起讲内容,并在起讲内容的基础上补充扩写几句。

对于第一题,学政截取的经书文字一般较为简单,考生们既然已经入闱了招覆试,答起来自然十分轻松。

而第二题,考核的是第一场卷子是否为考生本人所作。因为早就知道会考这个,所以在来之前,考生们就已经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自然不存在续不上去的情况。

两题考完,学生们依次交卷,同时和佾生们一样,需要将浮票一并上交。

由考官们确认浮票与筐里的答卷一致,并且考生的字迹也完全相同后,招覆试宣告结束。

招覆试结束后,第二天发圆案,圆案共有八图,分别对应府学和七个县的县学。

一般情况下招覆试不会出现淘汰者,果然,林迎看到属于青川县的榜单上,人数依旧为十一人。

招覆试发榜的当天,学子们再度聚集在学政衙门大堂,进行最后一场总覆。

总覆考一篇四书文,同时作诗一首,但文章内容并不看重,只是为了收集考生们的字迹罢了,所以只要最后默写《御言圣训》时不出现错误,就不会出现黜落的情况。

至此,院试四场全部结束。

但距离正式发榜,还需两日时间。

这两日里,学政衙门将调取考生们从前的所有卷子进行仔细比对,重点抽查县试、府试、院试的正场卷子,进行“三连对验”,凡出现字迹不一样的情况,则会立刻逮捕考生,令其招供。

当然,一般到了这一阶段,考生们作弊的可能性已经相当小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

大周王朝,宣沣六年,农历七月初九。

这一日,乙丑年童子试的秀才榜单正式出炉。

当天上午,学政衙门前彩旗飘飘,热闹非凡,待吉时将至,三声号炮升空,就见在隆重的礼乐声中,作为本次院试提调官的侯知府身着朝服,一脸肃穆地带领着一队“仪从”从衙门出发。

沿途敲敲打打,一路声势浩大地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府学文庙。

此时文庙这边也早有准备,再次鸣放三响号炮后,侯知府依照礼仪,进入到文庙明伦堂。

之后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本次童子试合格者的姓名,展示于明伦堂上。

礼毕。

名单上的合格者才算正式拜入儒学门下,成为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