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天文大测量(2 / 2)

“郭守敬奉命制定《授时历》时,在27个点观测北极星高度,最南端在南海,最北端在北海,发现两者之间相差50°,不同地点北极星高度存在差别,这都是大地为球形的原因。”</p>

“前些年,我贝家从波斯胡商那里得到了一部天文书籍,原来泰西人、波斯人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们使用晋时裴秀绘制《地形方丈图》时开创的计里画方法,将地球用纵横线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方格!”</p>

“我和倪先生讨论后,将这些纵横线称之为经纬线,织户织布时纬线上下交替穿越经线织成布匹,经线主导了布的长短,而纬线主导布匹的幅宽。”</p>

“从这部书中,在下得知如今泰西已经有航海者尝试使用经纬度来确定船只在海上的位置和航行线路,可惜因为缺乏精准的经纬度,所以这一方法并不实用!”</p>

“但是我和素先生、倪先生、吴院长等都认为,他们没办法使用经纬定位法航行,是因为缺乏精准的经纬度,如果我们能测出准确的经纬度数据,那就可以摆脱眼下大多只能沿着近海航行的限制,浩瀚海洋无论何处皆可去的!而且比现在更快、更安全!”</p>

大明现在使用的海上导航技术是过洋牵星术,主要工具是十二块大小不同、中间有空的正方形牵星板。</p>

以一条绳贯穿在木板的中心,观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手持住绳端置于眼前。</p>

此时,眼看方板上下边缘,将下边缘与水平线取平,上边缘与被测的星体重合,然后根据所用之板属于几指,便得出星辰高度的指数。</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