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为什么要整顿太监(2 / 2)

只是修面时,银剃刀十分锋利。</p>

万贞儿怕有人对朱见深伤害。</p>

因此这些事,每日由她操办。</p>

在万贞儿熟练细致的侍奉下,朱见深便被收拾的干干净净。</p>

朱见深站起来,万贞儿便从里到外为他更换衣物,他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张开手,等她为自己穿好。</p>

毕竟是已经深入交流过的,朱见深并无不自在。</p>

怀恩再进来时,朱见深已经坐在自己龙椅上看奏疏,从明朝的税收制度来看,朝廷中央对百姓剥削并不狠。</p>

但是官员俸禄不足,便会时有时无的克扣,一级一级。</p>

朝廷对十亩地收十厘,地方官员就敢收十五厘,以此轮下去,地方乡绅的赋税给百姓,便直接是三十厘。</p>

若是皇帝只坐在金銮殿,搞不清楚百姓为何过的苦,吃不饱肚子,那么王朝灭亡很是正常。</p>

正如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他知道百姓为什么苦,所以杀贪官成批成批的去。</p>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末皇帝,朱由检。他以为勤奋为政,杀不听话的官便可以,为什么一亩地产粮三百多斤,他只收了十几斤,百姓就造反。</p>

或者说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百姓的苦,但他想着百姓不会造反,可以再收几次,谁知便多了流寇。</p>

朱见深记得没错的话,明朝人的个子都不高,招募兵马也只是五尺多的标准。</p>

百姓吃不饱饭,尤其是后世,天启到崇祯元年,蝗灾,水灾,旱灾,小冰河时期爆发的天灾,让陕西,河南,四川,山东,北直隶,湖广地区,甚至多地出现影响,旱灾波及大半个明王朝。</p>

别说什么钢铁王朝,什么跨海洋的大舰船,先解决百姓吃饱饭,提升粮食亩产。</p>

此时难度还算小些,若是明末,就是老祖宗朱元璋从南到北清洗一遍,也未必就如元末明初。</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