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圣人】(2 / 2)

然而,这句话的含意,不仅如此。

刘某人这句话中,其实还暗藏玄机。

所谓你不干,我干,接下来的意思就只能是,他刘某人要干的话,可能会变成是为另一个人干。

这是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

因为这另一个人,是真有其人的。

也许正因为这一点,让普六茹坚本来是显得象是被迫同意,变成了真的同意的样子。

这其实是有区别的。

如前面所说,如此大事,不会这样草率,二人之间,是有约定的,所以会让人觉得普六茹坚象是被迫同意,是刘小卿正在演戏。

但是,后来普六茹坚变成是真的同意的样子,并且看起来刘小卿正也是临场发挥,对普六茹坚来说,应该算做是他们之间协议以外的事,但对刘小卿正来说,也并非是一时之念,因为有可能他正准备签另外一个协议。

也就是说,这另外有人,是真的。

对手

这另外一个人,叫尉迟迥。

是当时的四位政治局常委之一。

要说刘小卿正敢放话,且话中有话,正是因为有这个竟争对手。

有些话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不能过早暴露。

不过,他这句话却在日后,却成为祸从囗出的示范标本,而以案例而论,可以称得上是“**”的鼻祖。

简单来说,刘小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普六茹坚竟争上岗。

正因为如此,普六茹坚才象是被迫同意,他不是怕竟争,而是更愿意抢到先手。

这普六茹坚从小不太读书,却从小就做官,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的。

以他的实力,和他的眼光来看,当时天下,敢和他叫板,且能够有资格和他叫板的人,就只有这位尉迟迥。

然而,这段历史也有模糊的地方。

一般史书上都说,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是“恐对北周不利”,但这个说法很勉强。

因为杨坚当时并没有马上取代北周皇帝。这种话分两段说的做法,由于只说上半截,是对的,让你不敢说他下半截要说的是什么,更不敢说是不对。

虽然杨坚为当皇帝的准备活动,动作大了点,隐约透露出他下半截话的意思。

首先是他这百官之上的左大丞相,当得也太招摇了点:即在宣皇帝死后,秘不发丧,却对外宣称,宣皇帝有诏,让他住进宫中,侍奉疾病,并且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

所谓假黄钺,是代表皇帝行使征伐权之意。

钺为古代兵器,像斧,但是比斧大,圆刃可砍劈,重量也较斧更大,因形制沉重,灵活不足,终退为仪仗用途。而黄钺,以黄金为饰的钺,为帝王仪仗所用,而“假”是借的意思。

这种做法,早在三国时,魏将曹真,就享有过此种权力。

仅以如此形状的表达,就足以让其他对手胆寒。

因为无论从那方面解读,这个动作,都有磨快了刀,准备动手的意思,就看谁的脖子硬,来试这第一刀。

还有就是其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和为名,诏告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这千金公主的名号,成为现在名媛淑女们的通用代名词,但在这里却是所指具体,其仍赵王宇文招之女,后又被赐号大义公主的宇文芳。

北周和亲,这次是动真格的,大概与不是杨坚的骨肉有关。

关键是召五王进京后不久,又以为宣皇帝举行国葬为由,召这位尉迟迥进京。

身为政治局四常委之一的大右弼,兼大前疑,兼相州总管的尉迟迥,知道这其中的含意。

因为杨左大丞相,通过一种看来有点奇怪的方式,即先召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入朝,再通过这位当儿子的,亲囗传话,告述老爸,我来了,没事,你就来吧。

这种自古就有的招数,在此到得有点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样子,尉迟常委深疑之,理所当然。

所以尉迟常委没有听从召唤。

皇帝死了要奔丧,本不用拐这么大的弯子。

但反过来看,尉迟常委不从,到有反而象是心中有鬼了。

而关于这一点,历史的模糊是,尉迟迥常委早在此以前,是不是就是有准备的?

因为他也有露出马脚的地方。

那是他起兵讨伐杨坚时,奉宇文招少子为主。

这是因为,当时皇帝静帝宇文阐在位,尉迟迥这样做,分明是要另立新皇帝,让人怀疑他另有所图。

宇文招,即普六茹坚召到京城的五王之一,赵僣王招。

此人即那位不交皇帝大印的颜正卿,在与杨坚叫板中提到过的,五王中最年长者,“以亲以德”,都当继承皇位的人。

他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七子,北周武王宇文邕之弟,那位周天元皇帝的叔叔。

而宇文招少子宇文贯,有关此人,除后来与其父共同再现“鸿门宴”时,作为埋伏的刀斧手头领,露过一面之外,史上并无更多记载,有关其被尉迟常委拉大旗用作名号一事,仅有上述一处言及,大概是尉迟常委的反叛行动,只持续了八十六天的缘故。

但是,要说这尉迟常委,赳赳武夫,且年岁已高,起事时,已有六十四岁,要说他本人想当皇帝,没人会信。

这应该与政治有关,是被称之为“谋略”的东西在起作用,这背后的人,应该是赵僣王招。

这位王爷,在尉迟常委发飚时,应该正在京城,是不是被普六茹坚软禁,不得而知,往坏处说,是生死不明,所以作为王爷的幼子,有理由相信老爸凶多吉少,被尉迟常委用作旗号,是自愿意的。

可是,这宇文贯还有位兄长宇文员,却没有拿他来做为旗号。

因为这样可以保有两全。

用其幼子的名号,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赵僣王奉诏入京时,这宇文贯留在他们家的封地襄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北邢台县,所以打了他的旗号。

但藏在后面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保全长子,以备所需或不测。最简单的理由是,当时其长子宇文员,并没有进京。

赵僣王招是呼声最大的皇位继承者,同样年事已高。

史书上到没有留下他的出生年月,所以不太好计算他在此时的准确年龄。

但他作为周天元的叔父,就应该是周静帝宇文阐的叔公,在外人看来,确实老了点,总不太好意思和侄孙争皇位,让自己的儿子出面最好。

但此时赵僣王招,人在京城,要说尉迟迥起兵,是他的主谋,有点沾不上。

不过,看出杨坚有反相,应该不是一天两天,周天元在临走前不久,还一直嚷嚷着要杀他,虽然是他老婆的亲爹,却一点面子都不给,时不时将一句狠话挂在嘴边,并且是当着杨皇后的面说:“我一定要灭了你们全家”。

当然,周天元不说“我”,而是说“天”,这话就变成:“天一定要天了你们全家”,听起来好象杨家劫数难逃,但事实正好相反。

回过头来看,周天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句话本身:不用多说,你杨坚等着瞧,不怕你女儿给你报信。

不仅这样说了,还真的准备动手。

但事前杨皇后肯定是派了人,去通风报信。

ah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