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圣人】(2 / 2)

唐朝那些事儿 朝月清风 11146 字 2019-10-12

且韦名将还下达了后撤的命令。

看来执行工作也不那么好搞,遇到阻力,应该是常见的。

因此,高颎虽只是个监军,但不能光监督别人打仗,看别人到底打还是不打,打得怎样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该出手时不出手,也是不对的。

所以他们三人,制定了一个绝对可以称之为神奇的计划。

这个计划最原初的创意,来自于高监军确实是个正直的人,他监督军,不是只看被监督对象怎么样,而是看被监督对象在面对敌方时,究竟会怎样,这是相对论中国版的最初的萌芽。

基于这一点,高监军观察对方,应该说是很仔细的。

因为除了尉迟迥那些摆开阵势的兵以外,他还注意到了在这些一字长蛇阵摆开的,十多万人黑压压的一片之外,在他们身后,是邺城的城墙,巍然崇举,其高若山。

要知道,这邺城,为历代皇帝所喜爱,做为龙蟠虎(www.shuxie8.com)踞之地,所以城市建设搞得特别好。

且皇上大人为了能睡好觉,这城墙当然也就修得特别牢实,要是这尉迟迥不出阵,而是躲在回城里,真要攻打,恐怕是一时是难以有什么效果的。

从这一点上说,韦名将下令撤退,恐怕并不只是因为怕尉迟迥。

高监督军可能不知道韦名将下一步的打算,因为他只是个监军。但现在却找到了一个可以说是简单有效的办法,足以克敌制胜。

因为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邺城的城墙头上,城墙角下,同样也站了黑压压的一片人,人头簇拥,却不是当兵的,而是老百姓,男女不限。

这些人看稀奇,看古怪,居然看起打仗来了,就象看世界杯一样,胆子真大呀,还是出了什么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是有点让人想不到。

对此情况,经过再三观察,可以肯定,这些老百姓是来看热闹的。

高监军心中一动。

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这种情况。

高监军把这李洵和宇文忻找来,第一句话是说,事情很急,我们等不起。

要翻译这句话,这句话还要翻译吗,要的。

急从何来,大道理是叛乱好比火灾发生,越早灭火越好,这不用说。

小道理是韦名将有点慢,要是慢,大军远到,粮草能用多少天不知道,尉迟迥要是缩回城去,就更难办了。

还有那尉迟勤随后赶到的5万人马。

如此等等。

接下来,高监军说出了他的法子,让这二位摇了摇头,发现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不是在做梦。

高监军一脸严肃。

这是真的,且还有如此这般的交待。

如果不是事后果然有效,很难象想这是一个有关于十多万大军进攻的军事计划。

明着打,打不过,或者打个平手,那就会拖很长时间。

怎么才能打赢,两边人的人数,差不多。

而韦名将没有想好,是不会动手的。

只是不知道对高颎这招阴的,韦名将是怎样审查通过的。

因为后撤的北周军队,又在邺城下摆开了阵势。

尉迟迥按照老样子,亮出家底,十多万人,黑压压的一片。

他身后的巍峨城墙上,城墙角下,也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放箭,箭矢如雨。

北周军队开始进攻。

但是奇怪,如雨的箭矢,并没有射向那些急忙举起盾牌的尉迟士兵们,不知道飞向了哪里。

怎么搞的。

这么差劲,摆明了人肉靶在面前,射不中,怨谁?那就不要怪爷们不客气了。

这就有点象中国足球队的表现,临门一脚,万众屏息,却射歪了,不仅射不中球门,还射到了观众席上。

是的,那些正在城头观风景的百姓们,发出了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惊叫声,不是喝彩,也不是喝倒彩,而是被这北周军队的臭箭术,射中了。

如雨的箭矢,倒了的却是一片观众。

打仗还有观众,有男有女,有点象在拍电视连续剧,反正不太象是真的。

但事实如此。

于是,人群互相推搡践踏,呼声震天。

忽听有人高叫,“贼败啦!”

声音高亢、嘹亮,犹如晴空霹雳。没想到这位猛将兄,还是位男高音。

不料这一声既起,北周军队中忽地发出一片相同的呼声,好多人扯着嗓子,象在喊什么莫明其妙的囗号。

真是见鬼了,这不好好的,连根毫毛都没伤着,怎么就败了?

尉迟迥的关中兵,打过很多次仗,没见过这样的。

然而,在他们身后,那些在城墙上的老百姓,在刚才发出那片巨大的惊叫声之后,紧接着又是一片惊恐万状的叫喊,“冲过来啦。”

关中兵们还来不及回头去看,就是看了,也看不清楚。而站在前排的弟兄们,到是看见对面穿黑衣的并州人马,还有怀州的河内兵,如潮水般涌了过来,真正的黑压压一片。

这些冲过来的人,象吃错了药,嘴里狂呼乱叫,不要命地挥舞着手里的刀枪,他们嘴里叫喊的,还是那句:“贼败啦!”

为首一将,正是那宇文忻,左右驰射,骁捷若飞。射过来的飞矢,箭无虚发,站在前排的弟兄中,有人纷纷倒下。

而身后发出的巨大声浪,让这些站在前排后排的兄弟们,一起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眼看对面的人就要冲到面前,前排的人开始后退。

站在他们后面的人,更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只能跟着往后退。

也许,这个情况是相反的:站在前排准备迎战的弟兄们,搞不清身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那些人竟纷纷后退。

不论实际发生的情况具体是怎么回事,总之尉迟迥摆开的阵势,就在转眼间,崩溃了。

后退的人,就象决堤的潮水,汹涌澎湃,后浪推前浪。

面对在这种情况,任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因为干脆向后转,逃跑的人,同样无法自己的行进改变方向了。

尉迟大人的一万黄龙兵在后面,不可能阻挡得住这十几万人的溃退。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只能称之为屠杀。

尉迟大人也只能随大流,向后跑的方向,是邺城。

历史的潮流,现在很具体,如同洪水猛兽,吞噬的是挡在它面前的任何人。

名将也只是一块肉,与其他人没什么太大不同。

再接下来的事,被算在了一天之中发生的。

尉迟大人退守邺城。

但城门一旦打开,则很难再关上。

因为溃退的士兵,人如潮涌,所谓挥刀断水,水更流,用在此处,到是很形象。

关键是,不只是自家的逃兵,后面的追兵则乘势攻入,难以阻挡。

应该说,韦孝宽大军的冲击,一时不可能造成尉迟迥主力的重大损失,如果退守邺城,至少暂时还定不了胜负。

史书上说,这尉迟迥已退回城中,韦孝宽随即围城,这应该包括同时进行了攻城的行动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