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安史之乱13】(2 / 2)

《资治通鉴》版本:史敬忠对于杨慎矜貌美如花的丫鬟明珠垂涎三尺。杨慎矜慷慨地将明珠送给好友史敬忠。志得意满的杨慎矜用车拉着明珠回府。

可是途经杨贵妃的三姐柳氏(也就是后来的秦国夫人)宅邸时。柳氏盛情邀请史敬忠到楼上坐坐。柳氏无意中发现了坐在车中的明珠。美貌的明珠不仅能引起男人的垂涎,也得到女人的喜爱。柳氏当即提出希望史敬忠能够将明珠送给自己。史敬忠知道柳氏得罪不起,所以只得忍痛割爱。

《新唐书》版本:杨慎矜的丫鬟青草因为做错了事。杨慎矜想要杀掉他。史敬忠劝说杨慎矜不如将青草卖个好价钱。青草这样便被卖到柳氏家中。

两个不同的版本随后有了一个交汇点。明珠或者青草跟随柳氏进宫时引起了李隆基的关注。李隆基关切地询问她的来历。她只得如实回答。李隆基从而得知杨慎矜勾结术士大行妖法的事情。

这自然引起李隆基的不满。一个帝国官员居然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相信歪理邪说。

尽管如此,李隆基“含怒(www.ibxx.com)未发”。这件事原本可以平静地过去,可是却因一个人的出现变得愈加复杂多变。

这个人就是可以经常出入宫廷的外戚杨钊。杨钊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国忠。此时的杨国忠还是一个事业刚刚起步的中下级官员。正在费尽心机地向上攀爬。

杨钊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领导王鉷,因为他知道王鉷与表叔杨慎矜的矛盾已经日趋尖锐。

此前,主管财经的杨慎矜夺去了王鉷的职田。唐朝官员的收入分为官禄、俸料和职田三大类。职田是一项“福利分地”制度,根据官员品级给予的一定数量的田地。很多官员利用制度漏洞多吃多占,而王鉷便属于此类人!

杨慎矜还毫不避讳地说王鉷母亲的出身如何卑贱!

“英雄莫问出身”。所以很多出身卑微的人功成名就后很忌讳知情人提及当年的辛酸往事!

李林甫与王鉷开始编制一张构陷的大网。

杨慎矜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杨慎矜故意宣传所谓的天下大乱的谶言,其实就是想蓄意制造社会混乱从而企图恢复祖业。

这可是严重的政治事件!杨慎矜当即被朝廷逮捕。

鉴于案情重大,李隆基命三司(刑部、大理寺与御史台)会审此案。御史中丞王鉷、侍御史杨钊、殿中侍御史卢铉急于借此向李林甫邀功请赏。

京兆府法曹参军事吉温负责抓捕史敬忠。史敬忠是吉温父亲的好朋友。吉温年幼时,史敬忠经常抱着他玩。

吉温的手下人欺骗史敬忠说:“杨慎矜已经招供了,只是需要您的证词证实他的供述而已。如果你还识趣,就快快招供,否则死路一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史敬忠对吉温说:“七郎,求求你给我一张纸。”

满心欢喜的吉温却施展欲擒故纵的伎俩。

在史敬忠的再三恳求下,吉温才命手下人递给他一张纸。

史敬忠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样抓过那张纸。然后奋笔疾书写下自己知道的一切。

望着史敬忠的证词,吉温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虽然史敬忠的到案使得案件日趋明朗,但最关键的证据谶书却迟迟没有找到。

在李林甫的授意下,卢铉带领手下人到杨慎矜的家中搜查。卢铉将事先准备好的谶书带在身上,然后带人到杨慎矜家中搜查。

卢铉在杨慎矜小妾的卧室里装模作样地搜查一番,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谶书,煞有介事地说:“逆贼居然藏得如此隐秘。”

这起重大案件仅仅一个月便审理结束。对于这起冤案,满朝文武竟然全都噤若寒蝉。

除了杨慎矜名声不好外,李林甫的淫威已经使得百官畏惧万分。

审理王忠嗣案的官员们不得不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好好考虑了。王忠嗣案终于回到了李林甫期望的轨道上。

李林甫将案件的卷宗递给李隆基,意味深长地说:“太子应该知道此事!”

李隆基沉默(www.19mh.com)许久。说:“我儿位居深宫,怎么能够跟外人合谋串通呢?你们只管审理王忠嗣阻挠军事行动就行了!”

李隆基的话无疑为这起案件定性了。这不是一起严重的政治案件,而且一起普通的渎职案件!

既然李林甫没有撼动李亨的地位,于是将满腔的怒(www.ibxx.com)火撒向了王忠嗣。三司判处王忠嗣死罪。立即执行。

哥舒翰入朝前,将领们纷纷劝他多多携带金银财宝为老领导王忠嗣活动。

哥舒翰却说:“如果天理尚在,王公必然不会冤死;如果天意如此,一切都是徒劳的!”

李隆基对于英勇善战的哥舒翰早有耳闻。志在威服四方的李隆基对勇将有一种特殊的偏好。

哥舒翰利用面见李隆基的机会力陈王忠嗣的冤情,请求用自己的官爵为王忠嗣赎罪。

不耐烦的李隆基站起身向禁中走去。禁中可是“朝臣止步”的禁地。

倔强的哥舒翰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一边叩头一边跟随着李隆基。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居然在李隆基在面前痛哭不已。李隆基不得不为之而动容!

望着声泪俱下的哥舒翰,李隆基对王忠嗣切齿的恨缓解了。

哥舒翰的苦苦哀求终于为王忠嗣打开了一扇生的希望之门。

死里逃生的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

让哥舒翰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后来在不经意间将老领导的这扇希望之门关上了。

两年后,哥舒翰在付出了数万士卒的生命代价之后终于攻下了李隆基梦寐以求的石堡城。

战争的结果与王忠嗣预料的一摸一样。虽然唐朝控制了战略要地石堡城,可是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此后不久,年仅四十五岁的王忠嗣突然暴病而亡。这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王忠嗣的死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东汉末年袁绍手下的著名谋士田丰。

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曾经言辞激烈地劝阻主公袁绍不要贸然与曹操决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