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大梁帝国】(2 / 2)

八月。梁崇义兵败自杀。次年正月,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了李惟岳投降朝廷。

看来,事态貌似正在朝着对朝廷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时候王武俊因不满朝廷的报赏,又与田悦和参加征讨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相互勾结,再次反叛。

朱、王引兵救田悦至魏州,十一月三人筑坛为盟,相约称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李纳(李正己之子,当时李正己已死)称齐王,于是叛乱进一步扩大。

眼看局面控制不住了,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不得已下了罪己诏,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说:“众位爱卿,我错了,错的啥也没了,你们原谅我吧。以后河北的事情我再也不管了,你们外甥打灯笼照旧(www.hao8.net)吧。”

事情这才逐渐平息。折腾了一大圈。死了很多人,伤了很多人的和气,不过,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从此以后,河北三镇自立节帅成为惯例。

宪宗时平定淮西吴元济后,河北虽曾一度表面归服,但到了穆宗朝后又恢复故态,一切照旧(www.hao8.net)。

河朔三镇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将主要谈一下魏博,但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各位魏博节度使的生平简历:

田承嗣,大历七年为节度使。大历十三年(779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岁。

田悦,田承嗣的侄子,受田承嗣的遗命继位。兴元元年(784年)被堂弟田绪击杀。

田绪,田承嗣的六子,杀堂兄田悦继位。贞元十二年(796年)四月,暴卒,时年三十三岁。

田季安,田绪的儿子,继父位,年15。元和七年(812年)卒,时年三十二岁。

田怀谏,田季安的儿子,继父位。年幼,不能理政,为田弘正得政

田弘正,本名田兴,田承嗣的堂侄,元和七年(812年)入朝归降,忠于大唐。长庆元年(821年)七月二十八日夜,于军乱中被杀。

史宪诚,长庆二年正月(822年)为留后,大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829年),为军众所害。

何进滔,灵武人。史宪诚死了以后,被众人推为留后。开成五年(840年)死,赠太傅,谥曰定。

何重顺,何进滔的儿子。咸通七年(866年)死,赠太师。

何全暤,何重顺的儿子,咸通八年(867年)拜节度使。咸通十一年(870年)军中叛乱,死。

韩允中,原名韩君雄,咸通十一年(870年)为留后。乾符元年(874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尉。

韩简,韩君雄之子,袭留后。中和元年十一月(881年)兵败身死,乐彦祯代之。

乐彦祯,继韩简位,中和二年(882年)为留后。被部下逼迫出家,后与儿子同死。

乐从训,乐彦祯的儿子,文德元年(888年),兵败,死。

赵文弁,乐彦祯死后,众将推举之为留后。不久为众人所杀。

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文德元年继赵文弁为留后,光化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三(898年)。

罗绍威,罗弘信之子,袭父位为留后。

从上面的简历中我们不难发现,魏博的各位节度使大人大部分都死于他杀,能寿终正寝的没有几个。

后来的继任者,人人都知道前任是怎么死的,但人人都还是想要做老大,人人以为自己会是那少数能善终的节度使中的一个,结果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自己不是那个例外。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才幡然悔悟,曾经有一个生与死的选择题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对机会之神说:打死我也不做节度使了。

如果非要在这个选项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其实,做个小兵,你可能还会善终,当个将军,还可能会成为被拉拢的对象,但当了老大……那不好意思,你会成为众矢之的,所有想当老大的人都会盯着你,就等你稍有疏忽的时候取而代之。

一旦上位,你没有回头路可走,也没有其他路可逃,只能步步留心,且步步惊心,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有一天,你不是在担惊受怕中死去,就是一不留神,被别人干掉。

别人不会给你活路,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有句古话叫斩草除根。

虽然,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一代又一代却乐此不疲,并买彩票似的相信自己会是那个例外,这就是权力的魅力。韩君雄跟韩简的故事上文已经介绍,接下来的故事,将从乐彦祯开始。

乐彦祯,本名乐行达,魏州人。父亲乐少寂是魏博镇军官,历任魏博下属的澶州、博州、贝州三州刺史。年轻时,拼爹族乐行达就当上了魏博的军校。

韩简任魏博节度使后,乐行达被提拔为马步军都虞候,后转任博州刺史。

882年,韩简攻占河阳,迫使诸葛爽逃走,乐行达因在此战中立有战功,被任为澶州刺史。883年,韩简攻打天平,诸葛爽趁机突袭并收复了河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