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回 得,躲不开了(1 / 2)

水浒大枭雄 狼太孤 0 字 1个月前

 “小姑,你说那位黄相公说的话可当真?”江南方腊麾下四人组出了军事大厅后,人人松了口气。方杰迫不及待地追上前面的方百花,小声问。

方百花略一思索后,不太确定地摇头:“不知道,多半不假,不过得返回时问过兄长方才确认。”

落后半步的刘赟目露精光,中规中矩地附和:“不错,依我观察那位黄相公的神情,这事多半不假。否则对方不会这般和善,不追究我等混入军中,反而还让我们好生训练,礼让至极。”

“这样也好,我们不用偷偷摸摸,光明正大地请教。”贺从龙长出了口气,脸上浮现轻松之意。

“不可大意,行事还得要谨慎,免得陷入圈套中。咱们先好生训练,仔细观察,不要胡乱行事。”方百花也点点头,却没有松懈,不忘叮嘱。

“好了,来人了,不要交谈。”

这时候,迎面走来几个人。令方百花等人立即止住交谈。边向校场走去,边好奇地打量来人。

迎面走来的有五个人,三男两女。皆是一身戎装,将领打扮。一人身材高瘦,双目炯炯有神,一个相貌堂堂显木讷,一个身材魁梧,相貌丑陋。

两个女将身材高挑婀娜,背负双刀,英姿飒爽。不是别人,正是李应,扈成,杜兴,扈三娘和高梁氏五人,女人说说笑笑,直奔军事大厅。

恰好与出来的方百花等人打了个照面。

方百花,刘赟等人打量着李应,扈三娘他们。而李应,扈三娘几个也好奇地打量这几个江南来客。尤其是前方的方百花,成为众人聚焦的对象。

双方相互打量,颇感诧异,擦肩而过。

方百花心里最是吃惊,待到走远转身看着李应等人进了大厅,眸光一阵闪烁,最终一声长叹:“怪不得我在军营中训练,并没引起多大波澜。原来蓟州兵马都监黄安麾下竟还有女将存在?”

“而且一见到时还是两名。”方百花喃喃自语,颇为惆怅。想她方百花从小苦练武艺,熟读兵书,自认世间少有像她这般的女中豪杰,却不曾想来到济州,遇到两个一看就很了得的女将。这样颇为自负的方百花如何不正视自己的心态?

方杰看到自家小姑姑的神色变化,满脸自傲的鼓劲:“小姑,您武艺高强,又通晓谋略,那两个女人无非就是练过些拳脚,如何能跟姑姑相比?”

“你这小子,油嘴滑舌。”方百花回过神笑骂道,随后面色凝重:“我有种直觉,那两个女人不简单。出门在外不要小瞧任何人,万事需谨慎。”

就在方百花告诫自家侄子的时候。

军事大厅,李应,扈成等人来到后院见到黄安。高梁氏见礼过后,态度恭敬,却有些玩味地问:“相公,来时在外面遇到几人,还有个女将。莫非又是投奔来的好汉,相公又招揽女将?”

黄安本来处理完事,便立刻离开军营,不想与高梁氏碰面。哪知这才刚准备率队离去,迎面撞见闯入后院的李应等人,与高粮氏迎面相遇。

果然不出他所料,这女人见了面就拿方百花说事。

“这真是个心眼跟针眼似的,掌控欲强的女人。”黄安在心里暗自叫苦,却是面色镇定地说:“得,这可不是我的人,而是从江南那边混入济州。他们是方腊的手下,隐藏身份,另有图谋。”

“江南方腊的手下?”众人面面相觑。

“江南方腊野心勃勃,在歙州,睦州等地组织人忽悠百姓加入某教派造反,好像叫什么摩尼教……”黄安见众人不明所以的模样,便言简意赅地说起江南方腊来,暗中以教派的名义忽悠百姓与官府对抗,顺便把方百花等人的身份提及。

他说起几人身份的时候斜眼看着高梁氏。好像再说你瞅瞅,对方是什么人,也来吃点鸟门子醋。高梁氏毫无惧色,瞥过来的眼神带着挑衅。

随着黄安说起,众人对方腊略有了解。

“相公,方腊如此有野心,那为何不把这几人……”李应突然上前提议,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这几天想必是那摩尼教大将,先下手为强。”

黄安见到李应杀气腾腾,忙摆手,说明原因:“这样的确是好,但是我们跟方腊并无仇怨。而且这样做平白结了死仇,反而对我等带来麻烦。而且在江南那边做买卖,也会处处被针对。这样对我军总体而言百害无一利,适得其反。”

“原来如此。”李应恍然大悟,一举反三地说:“怪不得相公刻意与对方搞好关系,这样一来,表明态度,结下善缘,方便商队在江南行事。”

“对头,李老哥说得不错,这样才是战略目的。”黄安笑着夸赞,随后叫苦:“欲图谋大事,没钱可不行。现在是数千兵卒吃喝拉撒,训练所需,每天开销甚大,没有钱财支持,万万不行。”

李应,扈成,杜兴等人闻言,深以为然地点头:“不错,的确是这样,这几天我们在军营中也见到了。光是一天伙食消耗,就是笔不菲的开支。”

“相公,属下便是为此事而来。我李家颇有家财,放着无用。我愿拿出大部分用作练兵所需。”李应上前冲黄安一抱拳,满脸真诚地说明来意。

“不错,我扈家庄同样愿拿出大半钱财。”扈成紧随表态,高梁氏不甘示弱,冲黄安挤眉弄眼。

“李,扈两个庄子如此,我召家庄也不能落后不是?也愿献出大半钱财和积攒的三十万石粮食。”

“不行,断然不行。”黄安听三人说完,便摇头拒绝。

李应见黄安,拒绝得极为干脆,顿时有点急了:“相公,钱财放在那里等同于没有,用来做些事……”

李应在来到济州后,见识到黄安麾下猛将如云,光是私兵就有数千之众,据说梁山泊是后手。这位李财主打定主意要跟这位黄相公做番大事。经过近来观察,练兵开销大,便想着出资。

李应这是好心,只是黄安有自己的原则,不等他把话说完。便起身冲三庄主事人,做了个罗圈揖:“三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断然不会收。这些财富是你们几代人积攒下来,属于你们。若是来投奔我黄安,并要奉献万贯家财。今天破了例,消息传开,让投奔的人心生顾忌,谁敢来投奔?长此以往,百害而无一利呀!”

“故而再拮据,也不能占据兄弟家财,用来养兵所需。你们放心,各种买卖铺展开来,利润可观。最迟大半年,几项买卖攫取的利益足够花销。所以收回你们的提议,这事以后休得再提。”黄安看看李应,高梁氏等,语气不容置疑。

话说到这份上,李应,扈成,高梁氏三人互望一眼,纷纷表态:“哎,那好吧,我等便作罢。”

高梁氏眼珠子一转,认真说道:“不过召家庄三十万石粮食,召家愿低价出售,这却说得过去。”

“行吧,这件事以后再提。”黄安想了想,答应下来。除了粮粮食重要外,妇人发飙也颇为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