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白夫人(2 / 2)

灭明 蓝盔十九 4998 字 2019-06-25

隔天操训的时候,李自成将战俘重新分配,冯明欢部进行了精简,每十人为一小旗,指定其中一人为小旗官,五个小旗为一总旗,另设总旗官一名,两个总旗为一百户,另设百户官一名。

冯明欢依然作为千户,统领着这四个百户、八个总旗、四十个小旗,加上总旗官、百户官,一功四百四百一十二人。

这完全是明军与天命军的编制,只是总旗官、百户官,甚至千户官都没有自己的亲兵。

整顿完毕,李过便领着冯明欢部前往堡内的操训场继续操训,他们将做为矿丁,留在广吴山,接受赖强的领到和指派。

其余的战俘,编入刘太清部,总共七百二十二人,分为八个百户,其中第八个百户不满员。

刘太清部不需要成为矿工,暂时放弃了操训,由高一功领导,先在矿口搭建茅屋,并修缮堡内的茅屋,做为工匠与矿工们的居所。

一旦修缮完毕,李自成已有计较,他们暂时不用去清水县了,那里已经聚集了足够的战俘,人数太多,挤占场地,劳作的效率反而不高。

待三日操训结束,刘太清部将修缮宁远县至巩昌府一带的道路,李自成虽然将沿途修缮道路的事,已经分配给各府县,但各府县正在重新分配土地,一旦土地分配完毕,还要忙于秋种,待秋种完毕,天气可能转凉,万一赶上冰冻甚至下雪天,道路的修缮就必须停工,他实在无法预计,路基能不能按时完工,能修缮一段是一段。

李自成回到营帐,摊开行军地图,计算着这一段道路的距离,但他发现,在渭水右岸,宁远县至巩昌府之间,赫然有一条河流,道路修缮至此,必然被河流所阻。

这条河流便是漳水,在接纳了广吴水之后,下游汇入渭水处应该更为宽阔。

李自成再次遇上了河流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虽然可以搭建浮桥,甚至是木桥,但都有一定的弊端,况且像渭水、黄河这种宽阔、峡谷结构的河流,根本难以搭建浮桥木桥,渡河只能依赖码头、船只,实在太费时,恰好他已经命令汤若望赶过来,索性先在此处浇筑水泥桥,就当是试验。

水泥的生产技术,现在差不多已经成熟了,将来修缮道路,还需要大量的水泥,仅仅依靠马鹿山这一个水泥厂,不仅产量严重不足,而且也需要长途运输,实在太浪费人力。

既然兰州与清水县之间,迟早要浇筑水泥大道,不如先将宁远县与巩昌府这一段,先行浇筑起来,既可以试验建造水泥桥的可能性,又可以将广吴铁矿山生产的生铁,及时通过兰州运往西宁。

说干就干。

李自成立即飞鸽传书马鹿山,让文明暂时负责水泥厂,刘壮带上自己的扶手,立即赶赴宁远县广吴山,准备重新开设水泥厂。

三日之后,冯明欢正式成为矿工,接受赖强管制,而刘太清部开始了为期三日的操训,操训的事,就交给高一功,李过则带着余部骑兵,与田芬奔腾在巩昌府渭水以北的广阔土地上,他们分别扮演着红脸黑脸。

李过的骑兵以百户为单位,穿行于各个县域,凡是坚决不肯“入汉籍、奉天主”的异族,坚决予以消灭,而田芬每每跟在骑兵的后面,以她曾经的回人女子、今日大都督夫人的身份,安抚着残余异族那些受伤的心。

田芬会说些回语,又是天然的雅安人后裔的面容,常常将憋屈的异族感动的泪光涟涟,但安慰归安慰,如果不能顺应潮流,连天主也救不了他们。

由于它骑着小白马,自身的皮肤又特别白皙,竟然在回人中得到“白夫人”的美誉。

在安抚了渭水以北之后,田芬又追着李过部骑兵的步伐,渡过渭水,来到渭水以南,继续着她的安抚大业。

除了在渡过渭水时,和李自成见了一面,其余的时间,她一直在士兵的护卫下,穿行于陇右的山川河流。

李自成在李过离开广吴山的时候,也是离开了宁远县,沿着渭水北上,经过巩昌府、安定县,最后抵达兰州。

这次从清水县来到兰州,穿越了整个陇右,他是用自己的足迹向沿途的驻军、百姓宣告:整个陇右,已经属于天命军!

加上李过的骑兵,田芬的“安慰团”,李自成相信,只要朝廷的大军不来骚扰,用不了多久,整个陇右,就将完全纳入天命军的范畴。

兰州是天命军东征陇右时,拿下的第一座州县,又是李自成极为看重的战略要地,将来的天命军,钱粮一定会东移,集中与兰州城内,作为陇右的大后方,兰州比西宁有着极为便利的距离优势。

李自成在兰州逗留了一日,正准备回到宁远县,看看广吴山铁矿和正在修缮路基的刘太清部的战俘,汤若望及时赶到了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