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莫敬完(2 / 2)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4370 字 2019-10-07

凡是与东南亚小国之间的贸易却多得多了。

广东对南海有数千年航海史了。广东海商的能力并不差。特别是东南亚,环南海一带,很多都是他的自己家的后花园。在官方放开大炮管制之后,海商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起来。

一队商船报成团,连西洋人见了,也不敢轻易动手。

毕竟西洋商盗不分,但做事情还是讲究成本的,能抢自然是枪了,但是如果动手的成本太高,自然就变得温文尔雅了。

这种恢复性增长。自然带动了广东百业兴旺。比较这个时间还不是后世生产过剩的时代,一般来说,只要能生产出来,一般都不怕卖不出去。于是乎每月超过十几万两的关税涌入广东的府库,可以说张轩的钱袋子。

只是这样的增长,严重影响西洋商人的利益。

之前海上有一个郑一官,就已经够他们郁闷了。而今又多了一个广东商帮。他们岂能高兴,而且由于广东商帮的兴起,郑氏集团在南海的利益也受到了影响,但是郑芝龙不想为了区区钱财,与张轩闹矛盾,于是乎就转移了郑家的注意力,将注意力放日本贸易之上。

日本虽然有锁国令,但是他们禁止的是私人贸易,官方贸易不在禁止之令,而郑芝龙在大夏身居高位,幕府对郑家的商船自然是网开一面,发放朱印。或许有幕府借力打力的缘故。

荷兰在日本的商业地位,被郑芝龙代替了。

荷兰人甚为不满,与郑家的摩擦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郑家上下都是趾高气昂的态度,似乎郑芝龙成为大夏开国功臣,郑家也一下子变得很不得了。对荷兰这些外夷,自然没有什么还态度。

只是这种演变,快不到哪里去。

等荷兰人真正聚集起战争的勇气,与郑芝龙争夺海上霸权,也在几年之后了。

莫敬完自然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窥探出几年之后的变化,但仅仅是澳门全盛之景,已经让他胆战心惊了。对大夏的实力一个劲的向上估算。

进了伶仃洋之后,更是觉得船挨船,船挤船,特别是进入珠江之后,无数的船只好像在江面之上铺出一道桥来了。

人可以踩着船只,一路走到码头之上。

莫敬完的座船,也不得不陷入尴尬的堵船只中。这种繁华的景象,让莫敬完有些麻木了。

“陛下,大夏朝廷有令,外洋船只携带火炮者,不得过澳门,只能停在澳门,所以这些船只,大多都是跑澳门与广州之间转运的,一般洋商都是将自己船停在澳门,他们再乘船来广州,挑好货物之后,再乘船运到澳门,装船离开。”

在张轩的命令之中,外国人是不得不到广州的,只有入籍中国的洋人才行。

但是张轩高估了大夏行政体系的能力,也低估了商人钻空子的本事。一艘船能不能过来,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装了火炮,就不能过伶仃洋。但是一个洋人是不是入籍了,却看不出来。

总之下面的人各种花样都有,张轩这一条命令,可以说不废而废。

比起这些船只,莫敬完更看中的是在河道上巡弋的船只,因为这些船只是战船。

莫敬完被这些战船上大炮吸引了。

虽然外洋中国商船也有大炮,但是每一艘船有一个一两门震慑盗贼就行了。而没有像这种战船,秉承张轩的思想,火力至上,恨不得一艘船装上几十门大炮。

如果不是造船能力受到限制,再加上张轩手头不宽裕,这种一艘船只加火炮,好几万两大船,张轩自己都造不起,仅仅有一两艘实验性的船只而已。但是被莫敬完看在眼里,却震撼无比,对身边的人说道:“从现在的开始,都不要叫我陛下,叫国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