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激战(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947 字 2019-11-09

 李承志潜伏好之后大约十分钟,zhèng fǔ军的搜捕部队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内。

在丛林追踪作战方面,危地马拉zhèng fǔ军有一套固定的战术,即走在前面的肯定是一支规模不大的部队,一般只有一个班,最多不过一个排,主力部队在后方大约五百米处,以免落入敌人设下的陷阱。

这套战术,用来对付游击队还比较合适。

只是,用来对付由狙击手率领的敌人,那就不大合适了。

河对岸,唐宏光没有急着下令开火。

说白了,他的手下只是一些武装村民,就算懂得任何使用突击步枪,也难以在夜间shè中一百米外的敌人。

距离太远,开火不但等于浪费子弹,还等于暴露所在位置。

要知道,zhèng fǔ军肯定携带了机枪,说不定还有重机枪,也许还有火箭筒。如果过早暴露阵位,必然遭到火力压制。

显然,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德制突击步枪的有效shè程在四百米左右,就算由狙击手使用,也未必能够在夜晚shè中四百米外的敌人。相反,任何一挺机枪的有效shè程都在六百米以上,而重机枪的有效shè程一般在一千米左右。

也就是说,zhèng fǔ军完全可以在突击步枪的有效shè程之外用机枪来压制敌人。

也许,zhèng fǔ军也很难在夜间用机枪准确shè中敌人,可是机枪的持续压制火力,足够让只有突击步枪的敌人崩溃。

要知道。在遭到机枪压制的情况下,即便是狙击手也无能为力。

必须让敌人靠近,让敌人的主力部队暴露在侧翼火力之下,不然这场阻击战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谓的侧翼火力,就是李承志手上的那把狙击步枪。

zhèng fǔ军的前进速度算不上快,也没有必要走得太快,毕竟他们追击的目标在丛林里的行进速度更慢。

距离一点一点的缩短。李承志没有关注走这最前面的那十多名zhèng fǔ军士兵。

只要距离拉得足够近,唐宏光都能解决掉这十几名士兵。要知道,唐宏光也带上了一把缴获的突击步枪。在他手里。这把安装了三十发弹匣的突击步枪,能够以间隔不到一秒的速度开火,而且每发必中。

关键。在后面的主力部队上,特别是军官。

跟危地马拉zhèng fǔ军交战几次,李承志已经发现,zhèng fǔ军也是一群乌合之众,特别是那些强制征召入伍的士兵。只要没有军官约束,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zhèng fǔ军士兵肯定会临阵脱逃。

也就是说,干掉zhèng fǔ军的军官是打垮zhèng fǔ军的最简单的办法。

只是,没等到zhèng fǔ军的大部队出现,战斗就打响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zhèng fǔ军搜索战术的重点所在。

大部队与先头部队之间保持五百米左右的距离,能让埋伏在前进路线上的敌人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就与先头部队遭遇。如果敌人没有向先头部队开火,那么就很有可能暴露。如果敌人向先头部队开火,就无法伏击后面的大部队。虽然这套战术有很大的局限xìng,即无法对付位于行进路线侧面的敌人。但是zhèng fǔ军的主要敌人是**游击队,而游击队每次出动的规模都很有限,也就很难从侧翼发起攻击。

当然,zhèng fǔ军的先头部队倒了大霉。

唐宏光把开火距离压缩到了不到五十米,而且直到走在最前面的那名zhèng fǔ军士兵离他潜伏的地点不到二十米的时候,他才首先开火。而分散埋伏在附近的武装村民也立即向敌人开火。

十多名zhèng fǔ军士兵甚至没有来得及开火还击,就全部中弹倒地。

枪声很快就消散了,只剩下了负伤的zhèng fǔ军士兵发出的凄惨叫声。

唐宏光没有补枪,那几名zhèng fǔ军士兵的枪伤都在致命部位,只是暂时没有断气,没有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子弹。

zhèng fǔ军的大部队依然没有出现,毕竟五百米的距离不算短。

过了不到两分钟,河滩上就安静了下来。

李承志有点紧张,因为zhèng fǔ军的大部队迟迟没有出现不是好兆头,很有可能意味着敌人正在丛林里向唐宏光的侧面迂回。

唐宏光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匍匐着离开了藏身的散兵坑,爬行到丛林边缘。

李承志朝那边看过去的时候,唐宏光已经溜进了丛林,十四名武装村民则继续守在河滩阵地上。

不多事,丛林里响起了枪声,还有爆炸声。

虽然隔得很远,但是李承志依然听了出来,丛林里的战斗打得很激烈,只有一把突击步枪在持续开火,准确的说是每隔几秒钟就开火一次,而其他枪支发出的枪声都很凌乱,没有什么规则。

李承志不得不佩服唐宏光,在丛林里,就没有人能够对付唐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