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青铜小鼎(2 / 2)

我本炼炁士 小河有水 3692 字 2019-11-12

“李老先生认为有可能是《八索》古籍,却不知道有什么根据?”

“周先生,其实这事情说起来是个巧合。”李家成佝偻着背坐在那儿,但精神看起来还很不错。

“今年是我九十岁生辰,家中晚辈从国外收集到一件青铜小鼎,便作为礼物来送给我,后来我把玩此物,发现上面的字迹从所未见,于是便邀请了古文字专家常教授等人来鉴定,前几日才得了结果,说上面镌刻的文字有可能是早已失传的《八索》古籍。”

“但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使人信服,正好前几日周先生婚礼,我就让人送了一张影印件过去,想请周先生帮忙鉴别一二。”

周庆看了一眼慢条斯理讲故事的李家成,微微笑道:“李老先生,据贫道所知,这《八索》古籍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失传,常教授又凭什么认定那些文字是《八索》上的?”

李家成点头道:“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常教授拿不出证据,其实他也不可能拿出证据来。”

“不知这件青铜小鼎现在何处?”

“我这就叫人取来。”李则巨转身走出房去,不一会儿就捧了一件物事上来,揭去盖在上面的黄绸,这件似鼎非鼎的物事就呈现在周庆眼前。

这东西圆形三足,有盖,大不过钵盂,盖子上面有精美的纹饰,器身则有非常细小的文字,如果不注意看,还以为那只是一些纹路。

光从形状上看,说它是鼎也说得过去,但周庆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它并不是鼎。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它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后来又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灭商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o)京;商灭周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新的王朝称为“定鼎”。

古代的鼎共有三类:一是镬鼎,是用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第二类鼎是牢鼎,也叫升鼎或正鼎。它的主要功用是盛放从镬鼎里捞上来的白肉。

第三类鼎是羞鼎,羞鼎一般为小鼎,是用来盛羹汤、肉酱等调味料的。

用现在的食具来作比,镬鼎好比是炖肉的大铁锅,牢鼎是装肉的大盆,羞鼎是人手一只的汤碗或饭碗。

眼前这件青铜器,从它的大小来看,不可能是镬鼎或牢鼎,如果它是鼎的话,只能是羞鼎。

但现在的问题是,周庆在这件青铜器的腹部,发现了许多小孔。羞鼎是用来盛放肉食和肉汤的,带孔的羞鼎怎么盛汤?

他将这件青铜器捧在手里仔细观察,发现上面的文字分为四个部分,加起来共有四百七十九字,但他仍然一个都不认识。

接着,他又用神念感应了一会,没有发现任何特别之处。

这东西不是法宝,甚至可以肯定不是修行者制造出来的,因为它上面有很明显的铸造痕迹。

也就是说,除了那上面的文字之外,它对周庆没有丝毫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