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1 / 2)

 马克西米利安这个罗马商人,带来的商品可不是简单商品。</p>

而大汉皇帝刘预指定的特殊商品。</p>

那就是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关于数学、天文、哲学、医学等的书籍。</p>

这些书籍里面,倒也不全是精华,许多的糟粕自然是去除掉。</p>

而这个重要的任务,则就是交给了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p>

这一日。</p>

刘预和公孙盛进入稷下学宫。</p>

一名穿着官服的中年人立刻就是迎了出来。</p>

一见到刘预之后,此人立刻就是要大礼施下,不够却被刘预一把给拖了起来。</p>

</p>

“朕今日来,乃是轻装简从,不必如此!”</p>

“臣刘韶谢陛下!”</p>

旁边的公孙盛见到这个自称刘韶的人形貌平平,年纪约在四十多岁,却已经是穿着秩比九卿的冠服,还以为是刘预的东莱郡同宗呢。</p>

毕竟,刘预对于这个稷下学宫可是寄予了厚望,培养无数人才就指望他了。</p>

作为‘稷下学宫’的主官,自然也拥有了更高的地位。</p>

“先生可知道,这位是谁?”</p>

一行人进入了堂内之后,刘预立刻笑眯眯的说道。</p>

“臣孤陋寡闻,倒是真不知道。”公孙盛毫不掩饰的说道。</p>

他只知道这个刘韶也姓刘,又是被刘预如此重视,原本以为是东莱的皇族同宗呢。</p>

现在看来应该不是这么简单。</p>

“这位刘道古,可是我们青州的名人之后啊!”刘预非常真诚的赞叹道。</p>

“名人,不知道古兄家籍何处?”公孙盛有些疑惑道。</p>

“回令侯,韶乃是青州淄川人。”刘韶非常恭敬的答道。</p>

“淄川刘氏?”公孙盛不禁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却始终没有发现淄川刘氏有过什么名士高人啊。</p>

应该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小族罢了,又是哪门子高人?</p>

见到公孙盛的疑惑后,刘预露出一副早知如此的表情。</p>

他立刻又是说道。</p>

“道古的父亲可是著有《九章算术注经》,大名鼎鼎的淄川刘徽!”</p>

听了刘预的介绍之后,公孙盛更是一脸的懵逼。</p>

他并不不知道什么刘徽,或者说这个淄川刘徽。</p>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刘预继续说道。</p>

过了好半天,公孙盛才明白刘预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青州淄川刘韶。</p>

原来刘韶的父亲刘徽虽然曾经只是曹魏王朝的一个末流小官,但是他一生痴迷于钻研算经,对于算经《九章算术》更是钻研了一辈子,可谓是独步天下的造诣。</p>

不过,这些玩意都是当不得什么为官之道的,也不可能给刘徽有什么风评加分,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传学,只有他的小儿子刘韶继承了部分衣钵。</p>

刘预后来在天下大搞‘士籍选官’的时候,这个刘韶也是凭借着家传的算学,为自己谋得了一份差遣。</p>

当刘预准备稷下学宫,征集天下百家杂学的时候,刘韶又是携带着父亲刘徽的遗作《九章算术注经》求见。</p>

一番交谈之后,刘预大起爱才之心。</p>

什么是人才?</p>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人才啊。</p>

魏晋时代的刘徽,那可是古代中国数学界最闪亮的那颗星!</p>

大名鼎鼎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就在他的手中出现的。</p>

而眼前的刘韶也正是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虽然为了做官已经开始有些荒废了家传数学,但却依旧有着独一无二的天赋。</p>

所以,刘预当即拍板,把稷下学宫的主官秩比九卿,授予了这个刘韶,让他把家传的九章算术注经教授众人,并且要继续发扬光大。</p>

“陛下,如此气度,实在是让臣钦佩。”公孙盛听到之后,立刻就是一头冷汗。</p>

刘预这么做,简直就是太儿戏了。</p>

公孙盛觉得,一个小小的算学罢了,怎么可能值得如此高的官爵?</p>

顶多授予一个九品末流的郎官罢了,当君王想起来的时候,召过去问上一两句话,就算是算是天大的恩情了。</p>

现在倒好,一个淄川来的落魄子,竟然一下子位比九卿了。</p>

“不过,冒然得到此高位,恐怕有碍视听,难免会有悠悠众口啊。”公孙盛最后还是没有忍住说了一句。</p>

刘预一听这话,立刻就是把眼睛一瞪,非常的不屑说道。</p>

“我看谁敢!”</p>

“朕已经是知道了,这天下的士人,最少有一半都是学的假道歪学,满口的之乎者也,却连一个百里县都治理不好,也管不了一个府库,算不得一年景的营收。”</p>

“到了这般地步,朕不亲自大办百工之学,是万万不可能了。”</p>

刘预一说到这里,心中就是涌起阵阵的怒气和怨气。</p>

虽然有着士籍选官,看似打破了原先九品中正制的弊端。</p>

但是,到了最后真正选上来的官员中,还有许多依旧有着九品中正存在的各种毛病。</p>

这些人有着经学致用的本事,但却都是千篇一律,和刘预的期望有着严重的差距。</p>

刘预希望的是大跨步的前进,而这些人崇拜的无为之道。</p>

这就让刘预不得不想要一展心中的抱负了。</p>

重用刘韶这等算学奇才,仅仅只是刘预想要大兴新学的第一步。</p>

“那陛下打算不再独尊儒学?”公孙盛心中立刻有些激动了起来。</p>

“嘿嘿,我汉室从来都是外圣内王,儒皮法骨才是王道,怎么可能真的独尊儒学?”刘预说道。</p>

“现在不仅要儒法并行,还要把引这些百家之学。”刘预说着,又是看向旁边的刘韶一眼。</p>

刘韶一听这话,立刻就是激动的心中一阵澎湃。</p>

他已经人到中年,从来没有想过,就因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算学的一点皮毛,竟然能得位比九卿。</p>

现在听到刘预还要更加大力的推崇百家之学,那自己的地位必将有更大的跃迁可能啊。</p>

“陛下,此事太过重大,还是要三思啊。”公孙盛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忧的劝道。</p>

别看魏晋的世家大族一个个标榜自己为清谈名士,或者是尊奉道教的避世高人,但他们的骨子里依旧是两汉经学儒家的传人。</p>

每一个人都是儒家之学的捍卫者。</p>

把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彻底鼓吹成独尊儒术,也正是这些人的前辈们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