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老满人的武艺(2 / 2)

反正岳父叫喝他就喝,大舅哥二舅哥敬酒,他也照喝不误。

开始还不觉得怎么样,可慢慢的,路上积攒的乏劲儿涌了上来,不知不觉的就迷糊了起来。

等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王洪吓了一跳,赶紧问身边的媳妇。

赵婧之两眼盈盈的夸他:“我男人喝多了才是个好人”。

“好人”,王洪有点蒙,不好意思的问:“我喝多了到底怎么样?”

赵婧之说:“嗯,没有什么发酒疯,没有胡说八道,没有钻到桌子底下,也没东倒西斜的,就是眼睛睁不开了。半闭着眼睛还知道打招呼”。

她突然笑了起来:“你闭着眼睛回到房里,还知道自己脱外衣,一粘忱头就乎乎大睡,象头憨猪”。

王洪看她笑的这么开心,心道:还做了什么让她高兴的事吧?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两个年青人初到奉天这个大城市,歇了一天,就坐不住了。

见岳父又去打听南下火车的情况,俩口子便想化妆一下,出去转转。

赵婧之的奶奶看到了,止住了两个人乱试。

老太太边说边教两人,也不用多少粉,在王洪脸上涂抹几下,王洪就变的浓眉大眼、颧骨分明,一下子就成了另一个人般。

赵婧之倒是让奶奶想了半天,老太太说:“囡囡天生漂亮,想画丑点都不容易”,最后,硬生生的把鸭蛋般的脸儿画成了锥子脸。

两人看的又是敬佩又是笑哭不得。

老太太说:“有点画过了,象皮影戏的蛇精”。

然后告诉两人不要去擦,不要出汗,别在外面待太久之类的注意事项。

两人把枪留了下来,带上匕首防身,就手牵着手儿出去逛街。

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一个跤场。

里面的人身穿短身跤衣,正在练习摔跤。

有抢手就摔的,有慢搭快摔的,有快搭慢摔的,同样的动作却因人而异。

王洪眼睛一大,不由的停住了脚步。

他第一次发现,这摔跤也相当的实用,近身着衣发力,要是往地上掼那一下用了重手,不比挨上重拳重脚轻松。

武艺中,拳术分为踢打摔拿四大技。里面是有一定的技术克制,拿克摔、摔克打,好腿踢慢拳,快拳打拿法。可武艺中的摔法多是打中摔,见到这专门摔的,一眼就能看出很多门道。

摔跤,满语称布库,正宗的说法叫角力,是正宗的八旗传统武技。也是东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男孩子们多少都支过黄瓜架子。

老满人还是留下了几门特别的武技:短剑一样的顺刀、直刀式的腰刀、带铁鐏的长枪、九节鞭和弓箭。

弓箭可是老满人的看家本领。他们习惯用鹿筋做弦,用尖形的梅铽箭簇和薄而阔锴箭箭簇,重弓重箭有很威力。只是到了这时代,骑射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练的人越来越少,几近于无。

在东北民间,练习九节鞭的人很多。每节长三至四寸,联以铁环,取下颚至地面长。不用时,可以折收于手掌或围在腰间。用时抓住鞭把,用力一抖,鞭即挺直,抡扫缠绕挂抛舞花。厉害的,可以当绳镖一样飞剌出去,收回时却又缠拿脖子腿或兵器。

奉天除了老满人的武艺,从关内传进来的拳种也不少。

多数是从河北和山东过来的拳师,有戳脚、翻子拳、劈挂拳、鸳鸯拳、通背拳、八极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地功拳、燕青拳、太祖拳、螳螂拳、六和拳、弹腿和查拳。因为河北山东都属黄河下流,便有人称这些功夫为黄河派系。

弹腿在北方国术圈很有名,出处是龙潭寺昆昆仑大师,因腿法快速屈伸,故称为弹腿。国术馆、精武会都拿弹腿做为入门的基本功。弹腿与另一著名拳种心意拳一样,在汉族传承中变化彼大,但传入回族后,反而保留了古风。

东北地区也举行过国术擂台比赛。1930年小张军阀在小河沿举办的国术擂台赛,第一名是河北形意宗师尚云祥的高徒辛健侯。

王洪只看这些人捉对摔跤,便觉得受益很大,赵婧之想跑去自己逛街,可王洪眼睛都看直了,动也不动,只好强忍着,站在路边陪他发呆。

直到跤场里走出个人,问他:“哎,小子,想学摔跤?”

赵婧之拉了下王洪,他这才反应过来,老实的跟对方说:“摔跤真好,我是路过的,要是长住这儿肯定学”。

武学成长,需要大量的亲身体验,再不济也得亲眼见识,王洪正在经历着这一过程。

PS:推荐风三十五的《战争承包商》,睡了个黑妹就系统上身,脑洞直破黑洞,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