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热河开打(2 / 2)

张六少在东北三省留下了4万左右的嫡系,一线接敌的只有第七旅,却又因常凯申和张六少主张绥靖,而没有抵抗。其实就算抵抗,第七旅8000多人,也很难打过日军那6000多人。

这时留在东北的军头们,不是反对张六少的,就是已经投靠日本人的,有些还是前朝皇族,早被日本人的复辟计划所吸引。

第七旅之外的3个旅,一个远在锦州,另外两个周围全是异已,动弹不得。

在大局预判错误、关外兵力不干正事、关内兵力不足、内部异已众多、日军谋算多年、亲日投日配合日军者众多,再加上张六少个人的问题,种种原因下,才造成了关外失守。

918之后,张六少的嫡系才开始往北平这一边集中。先期上去的部队,自然是原有就驻军在此的部队。

热河这一带防线上,汤玉麟的本地部队非常弱,名义上汤玉麟有3万多兵力,实际上空晌吃掉了1万多,双枪将又占了一半,却把守着关键战略地带。

关键是,汤玉麟在热河这几年,卖官、挖古墓、强抢民财,税捐都收到了1945年,民心尽失。老百姓除了没能力明面造反,可关系紧张到凡是东北军的士兵,都不能独自一人在外走动。

张六少派第八旅进入汤河时,一不留神,就失踪了两个营长,明知道是本地老百姓干的,却什么也查不出来。张六少只能恨恨的把这帐记在汤玉麟身上。

有汤玉麟在,张六少早就知道,这场战役,只能求输的不难看而已。可他权衡来权衡去,又不能把汤玉麟怎么样,汤玉麟为东北军立过大功,热河,是他老爹张作霖论功行赏给的地盘。

这样的人,一枪杀了,会让东北军的人心寒,汤的手下也会立刻投敌,而张作霖收编的那些老人,也差不多立刻扯旗造反。

不杀,又恶心的要命。

除了张六少的嫡系,热河的其他部队,太多听调不听宣的,某些划到张六少手下的西北军,一直在谋求地盘和自立,就算是后期跟日本人拼了性命,也不能说在前期抗战中有太多主动性,甚至一度引起国人的紧张和反感。

听调就是我可以带兵听命令打仗或者移防,不听宣就是不跟你面对面。这些非嫡系杂牌部队,听调都有前题,得给军费,给武器,给地盘。

如此东北军,是外人不可想象的。

所以张六少特别郁闷,因为这些话他没法与人明说。他被美其名曰为少帅,其实哪,他老爹一死,他只算是最大的军头,其他各路军头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只为利益罢了。

到了后来,张六少忍无可忍,就去找常凯申,说:给我个别的官吧,我到南京当个城防司令行不行?这东北军,我一个也不要,都给你。

------

每章一说:太极拳初始只有一套拳,并无器械。陈、杨、吴、武四家的大枪,都是杨家枪法,却又各不相同。各家剑法更有意思:杨式是杨澄甫与李景林一起创编的;吴式剑法是吴鉴泉与师兄弟合编;武式太极剑是武禹襄将刀剑二术整合成的一套剑法;孙式太极剑为孙禄堂结合形意、八卦、太极及武当剑的特色创编;陈式太极剑由陈发科的女儿所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