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又见鬼冢正(2 / 2)

这时,在他们查看那片树林的前面,一道深土沟中,收容团和王洪带的那个连已经等的焦急万分。

如果不是那些老兵和王洪带的精兵弹压着,收容团的士兵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扭头就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随意发出声音,可是现在,枪就半顶在他们身后,没人敢稍动一下。

鬼冢正本想往回退上几里地,到一个小村庄里休息,可手下的士兵却想在刚刚搜索过的树林中过夜。

日本兵如此选择只有一个原因:马草。

承德雪少,树林里的草料加上他们携带的精料,正好够喂马。

要是住在村庄里,他们还得跑出来四处找草料。要知道,一匹战马,**料也要再吃十几二十斤的草料。

养马也不是轻松的活。

这些士兵图省事,让他们再出来打草,还不如把战马栓在这树林里,让战马自己啃草就行了。就提出在这路边的树林里,搭上帐篷过夜。

鬼冢正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事儿。

这队人刚刚检查过树林,也没想太多,就牵着马匹走了进去。

一百多人散开在树林里,把军马缰绳一放,一头绑在树上,任由军马吃草,士兵们开始搭起帐篷。

就在这个时候,几个放哨的日军就发现了边上的深沟。

战斗突然就爆发起来。

鬼冢正的手下往树后一躲,就对着土沟边上冒头的中国士兵开起枪来。

收容团有枪有弹的兵力不到两个营,真正能压住日军的,还得靠王洪身边的这个连,和那些刚换成花机关的连、排、班长。

只可惜王洪这个连的位置放在最外面,鬼冢正的人一进树林,反而离他们最远。

这就看出来日军的训练素质和枪械优势了。

双方距离两百米左右,起码超过三个连的士兵拿着步枪,与日本兵面对面开枪,居然打不过一百多号日军侦察兵。

日本兵没倒下几个,收容团的士兵反被打中了三四十个,基本都是枪枪命中要害。

急的那些拿着冲锋枪的老兵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别看这距离在冲锋枪的标尺范围内,实际上已经出了这国产仿制品的有效射程。

刚一开始战斗就出现了死伤,有不少人被吓破了胆,他们丢下了手中的武器,不管不顾的,转身就往后面跑。

那个代理团长和代理营长的经验还是不够丰富,只顾着自己带着老兵们在前面攻击,却没发现身后出现了一群想临阵脱逃的家伙。

王洪在带兵转移阵地时,看到了有二十多个人已经离开了阵地,正在向后方奔跑。就让两个班的士兵骑上马,把向后跑的人,全部就地枪决。

他自己带着其他人,立刻爬出土沟,从日军的侧面,冲了上去。

近一个连的冲锋枪,又是射程到200米远的汤姆式,在侧面这么一扫射,鬼冢正的士兵立刻被打的落花流水,一个个只能趴在树后,连头都探不出来。

借着日军躲冲锋枪扫射的这个时机,那个代理团长果断的发出了全体冲锋的命令。

鬼冢正一听到侧面传来那汤姆式冲锋枪的响声,浑身就一哆嗦,几顿耳光没白挨,他立刻反应过来,王洪就在这些人中。

他看到正面有一个团的中国士兵端着步枪剌刀的、拿着大刀长矛的,发起了冲锋。而自己的士兵才一百多人,还散在这片树林里,被侧面的冲锋枪压制着不能起身。就发出‘前队掩护,后队撤退’的命令,自己却端起马枪,转向侧面拿着冲锋枪冲锋的人群,寻找起王洪的身影来。

------

每章一说:任何拳法都不能在古代战场上耀武扬威,所有徒手格斗技在古代都是底层、末端武艺,无论中外,皆是如此。上层的武艺都是军事领域最重要的战斗技巧,与武器装备的使用息息相关,如弓术、马术、枪/戟术、刀/剑术、刀盾/剑盾术、棍/大棒术……最后才轮到空手摔跤、擒拿、拳法、腿法这些末端武技。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这个十八般武艺,历代说法不一,但是主要指十八种兵器的使用技巧,弓弩总是排第一和第二,然后是刀枪剑戟等兵器。徒手武艺能列进十八般武艺的次数很少,即便挤进去了,也是吊榜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