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麻烦(2 / 2)

难道再制作一种比赛项目,让练了这种拳脚的人,专门打那个比赛?

王洪以拳术为手段研究身体潜能,却没精力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后来的泰拳、散打、自由搏击、MMA,什么柔术一类的拳脚对抗比赛,自始自终都没有进入白人世界的主流视线。

日本动用那么大的资金,也就忽悠了亚洲地区。

王洪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挂在自已名头上,日本剑道或其他武艺想来鸠占鹊巢的,兵来将挡就可以了。

可想投资的,都是些背景深厚,抱着与何爵士一样想法的人。

这帮人,把剑术学校与英国人的关系看成了一体,他得罪一个、两个,也不能全都罪吧?

两人说来说去,都有些头痛。

王洪突然灵光一现,他想到了他那盟兄杜月笙他们几个在上海搞的那个会员制的大世界。

他就建议何爵士,把剑术学校里的外国人专场独立出来,变成会员制的高级剑术俱乐部。

王洪任剑术学校的校长不变,再负责剑术俱乐部里的剑术交流和指点。

这样,谁来投资,都不会影响到剑术学校。谁来负责剑术学校,都不会影响到俱乐部那边。

何爵士本有此意,很快,高级剑术俱乐部就成立了起来。,外国人象征性的收费,而对中国人限制的门槛十分高。

王洪也没有任由剑术学校自行发展,他拉上了英国人的,挂上名头后,开始申请各种政府资助,在剑术学校里举办各种活动、比赛、交流。

这个麻烦解决之后,俱乐部与剑术学校各自发展迅速,又互相助力,一时风头无双,引得不少人模仿。

香港被王洪一家独占了,就在东南亚的其他地方,中外合作的剑术学校一家一家的成立起来。

模式,都是照搬着王洪的来,有不少人,甚至花大价钱,把教员送到王洪这里,做一个速成培训,再打着王洪的名义去教学。

这里最为失意的,是日本人。

他们在东南亚这一边没什么势力,无法打破中国人的抗拒和欧洲人的认知,又对王洪不能怎么样。

不知道这些日本人怎么想的,也许是赌运气,居然有人怂恿着巴西人向王洪挑战,并且这个巴西人明知道不是对手,还同意了。

------

每章一说:杨式太极拳初时教拳,在拳场公开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刀枪,只教架式,欲学大捋散手、粘剑粘杆,必需到家中拳场。传闻在杨健侯去世后,杨澄甫闭门谢客日夜苦练。每月以6块大洋雇用一名身强力壮大汉,练习打“活桩”。练大捋之靠劲,杨家老辈要练靠打木桩(九宫桩)或树桩;练白腊杆之粘劲,亦每日在树桩上左右反复刷劲。然而草木无情,唯有活人方能跳跃、躲闪、反击。以人为目标试劲,是考虑别家武师上门比试,不会按太极门之规格出手,因此尚须打“活桩”,在各种不规范状况下,以身躯之任意部位接劲,将人桩腾空放出。杨式太极之长劲,虽然将人弹放甚远,但人桩决无内伤之虞。一根白腊杆、一个人桩,陪伴杨澄甫公闭门苦练6年,终于内劲通灵,可以随手将人桩发放至2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