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著书立传(1 / 2)

 勤政殿内,六部官员齐聚于此,同时还有两位宰相。

“真有意让你们出一部书,主要以你们六部为主。”

“陛下,具体该如何著作?”苏颍抱拳问道。

“暂定为《六部卷》,六部各自著作,主要是事关六部方方面面,之后会在天下各处的高校以及图书馆进行典藏,供天下学子进行借阅,如此在学校里就可以对六部的运作初期涉猎,日后学业有成,进入六部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上手。”谢琅之前就有想法了。

只因和未了聊起过《永乐大典》的重要意义,她也想在有生之年,也看是否能制作出一部大周珍藏典籍,并非是为了流芳百世,而是让千年后的人也能通过这套书籍,了解到千年前的大周有多辉煌。

听到谢琅的话,六部尚书都激动的微微颤抖起来。

他们没有谢琅那么视名利如粪土,只知道若是参与进来,必定会流芳万古,因为著作上面,将会有他们的名讳。

人的名树的影儿,不外如是。

“除了六部卷,还有大周地理卷,大周风物卷,以及大周民俗卷,等等。苏相你和蔺景玉也派人去大周各处,邀请一些各方面的大家,朝廷愿意以重金聘请他们著书立世。”

苏颍和蔺景玉赶忙起身领旨。

“陛下,这书一旦著作完成,必将会让参与其中的人流芳千古,即便不许重金,对于那些人来说,也会乐意之至的。”苏颍笑道。

“著书是枯燥且漫长的过程,不能让他们为朕的任性耗费心血,散去后,让礼部将前朝文华殿和英华殿都整理出来,日后众人将在那边著书。”

“臣等遵旨。”众人领命。

很快,周钰就将谢琅的圣旨,透过电视颁布到天下各州府,让各地州府召集地方名宿大儒,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入京著书。

圣旨通告天下,一时间无数已经处于隐居的名宿大儒纷纷行动起来。

而与此同时,宋氏作坊也接到了朝廷的命令,为即将开始的《天元大典》提供最好的纸张,量极大,需要他们多多制作。

宋家人自然无不乐意之至,这可是名垂千古的大事,而且按照前来颁布圣旨的天使所言,书中会标注这些纸张的出处,这种事情他们哪里舍得拒绝。

因著作此书的耗费时间必定极为漫长,宋家的一些男丁也想着为宋家添丁,晚上也更加努力起来。

六部卷是最容易的,当然是相比较起其他的书卷来说的。

六部有现成的资料,只需要整理汇总,再经过讨论敲定,就可以提笔着墨。

可是其他的卷册,却需要极大的耗费,须得天下各处进行走访,也绝非一个人能够随意定夺的。

至于是否有混水摸鱼的,谢琅倒是不担心,在天下名宿大儒齐聚的情况下,谁是饱学之士,谁是厚颜混充的,很轻易就能被发现。

莫说是谢琅不允许,就是那些前来著书的大儒,再发现有人在其中混说摸鱼,也会集体抵制的,他们自来以学识立足于世,怎肯和一些胸无点墨的人,出现在同一著作当中,那是对他们的侮辱。

还真的有人想来浑水摸鱼,可是当听到有些如雷贯耳的大儒都不辞年迈,千里奔袭,他们到底是不敢凑到跟前去,毕竟是不是有学问,在日常交谈就能看出来,万一你没有本事的事情被发现,无异于被人瓮中捉鳖,那可是在皇宫里,连跑都没地方。

每一位大儒,在有生之年无不是存下了数不清的珍贵典籍与手抄资料,这些他们也都会带到京城。

当然,他们此行是带着家眷的,毕竟这次进京参与到典籍著作当中,恐怕很难再回到故土,因此朝廷那边对于参与到其中的人都准备了房舍,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名宿大儒都被地方军给开车送往京城,同时每一座府城的地方军军车里,都有近九成的车子,装载的都是书籍。

谢琅给他们安排的住所距离皇宫不远,是一套设施齐全的居民区,每一栋都是三层高,每层两户,里面布局宽敞,均是三室两厅的布局,若非这个时代没有电梯,她肯定还能把楼层建的更高。

当然,周钰在未来的视频里看到电梯,这两年已经带领研究所的人开始行动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完成。

小区里有房屋仅三百套,数目想来是不够的,余下的人可以安排在已经竣工却没有多少人居住的疗养区里,那边还有近两百栋独立的二层小楼。

小区内有公园,有大食堂,食堂里面是自助餐的形式,他们早晚可以去那边用餐,当然不是免费的,毕竟谢琅聘请这些人也是花了钱的,住所已经免费,饮食等生活方面,就得需要他们自费了。

最先来到这里的,是静语学院山长,大儒罗岁,他本身就在京城内居住,过来后得知陛下为他们安排了住处,住不住看他们自己的意愿,罗岁去看过后,了解了你们的情况,二话没说,回家让老妻收拾了一下,直接搬了过去,找了一个距离大食堂不远的二楼居住,三楼太高,他老胳膊老腿的恐怕走不动,一楼的话风景不是很满意。

之后琅嬛书院,凤临书院的两位山长以及几位赫赫有名的名宿大儒也纷纷和众人抵达京城。

他们这次进京,几乎都是拖家带口的,当然对于一些晚辈,他们倒是没有带来,毕竟都在地方读书,若是带着孩子进京,一旦人多了,京城的学校恐怕也安排不下。

这也算是大家默认的,能坐到现在的地位,很多人都懂得一些绝大多数人不懂的道理,那就是静心。

对于陛下安排的居住之所,他们都极为满意。

以往只听其名不见其人的饱学之士,如今聚集到一起,方便了他们更深入的探讨学识,有的时候还能争执的面红耳赤。

韩荀是带着书童抵达京城的,他的妻子早年过世,儿子弃文经商,在江陵做的风生水起,开了好几家连锁的全鱼宴店铺,孙子孙女也都在江陵的学校读书,若无意外,大学毕业后会进入江陵大学读书,那边的大学里的师资力量和京城是一样的。

想到曾经在江畔吃过的全鱼宴是当今女帝做的,他这些年想来还是忍俊不禁呢。

“韩兄。”他带着书童从楼上下来,准备去大食堂里用饭,今天刚到,听护卫在小区门口的防卫军说全天都有温热的膳食供应,他一来就想去尝尝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剁椒鱼头。

谁想到一拐外就听到有人叫他。

看到从旁边岔路过来的男人,韩荀哈哈大笑,抱拳回礼,“陶老弟,看来你比我早到啊。”

陶焕,凤临书院的山长。

“你那书院还有多少学子?”韩荀中气十足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