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没有后悔药卖(求订阅!)(2 / 2)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5262 字 2019-07-01

其次,赵桓畏首畏尾又自作聪明。

在当了二十来年皇帝的赵佶看来,赵桓最大的问题就是,该自己拿主意的时候,畏首畏尾,该听从大臣们的建议时,又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再次,赵桓当断不断。

赵佶不否认,大宋落到今日这般田地,有他的原因,可赵桓但凡是有那么一点点决断,形势也绝不会坏到了这种程度!

要知道,直到现在,大宋还有广袤的疆土,一亿多民众,几十万大军,他们父子不论是逃去蜀地,还是逃去南方,都不至于沦为亡国之君,都不至于被仅仅十万金军给活捉了,都不至于让赵宋断送在他们手中。

最后,赵桓毫无担当。

时至今日,赵桓还张口闭口说大臣误国,不肯承认社稷山河是他赵桓亲手葬送的。

赵佶一共有三十一子,不算早夭的,也有二十五个。

这其中:

郓王赵楷。

文采风流,琴棋书画皆有所成,匿名去参加科考,取得了进士第一名。

肃王赵枢。

有过目不忘的才能。

去年出使金军时,他与大臣沈元用一起,被软禁在燕京愍忠寺里。

闲暇无聊,他们在寺中游逛,偶然遇到一座唐人碑。

沈元用素以强记为名,随即朗诵一遍。

赵枢且听且行,似乎漫不经意。

回到住处后,沈元用想向赵枢夸耀其聪敏,于是取纸默写碑文——记不住的地方就空缺着,共有十四字空缺。

写完后,沈元用将碑文交给赵枢。

赵枢看完,取笔尽补其所缺的十四处空缺,又改正了沈元用的四五处错误,然后放下笔,改换话题,毫无夸耀之色。

沈元用骇服。

景王赵杞。

至孝。

自到郊宫以来,赵杞每天都陪伴在赵佶身旁,夜不解带,食不食肉,年纪轻轻,才二十出头,就已须发皆白。

康王赵构。

时至今日,赵佶才看出来,他看得最走眼的一个儿子,就是他的第九子。

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还懂得取舍,关键时候还能跟他的白痴大哥一样“大义灭亲”,真枭雄也。

最近赵佶一直在想,“我赵氏的江山,可能就得靠这个儿子了,早知如此,当初真该对他们母子好一点。”

如今,赵佶不只一次后悔没将大宋的江山交到赵构手上,就是交到赵楷、赵枢、赵杞手上,也比交给一无是处的赵桓强。

然而——

这世间没有后悔药卖。

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

目前,如果赵氏想复辟,就一定得推刚刚才失去皇位的赵桓来当这个皇帝,其他人,包括他赵佶,都不行。

首先,是名义,只有赵桓才有皇帝的名义,其他人,包括赵佶在内,全都没有皇帝的名义,关键是,在这个混乱时期,这个名义万万不能乱,一旦乱了,赵氏可能就会失去最后一个政治筹码。

其次,赵桓的余威多少还有一些,很多地方可能还不知道,大宋已经亡了,皇帝赵桓被废,因此,很多地区应该还承认赵桓这个皇帝。

再次,目前掌权的大臣,大多都是赵桓所任命的,像范致虚,像赵构,他们之间多少还有些君臣的情份在,只有靠着这点情份,赵氏才有复辟的可能。

所以,尽管赵佶极为讨厌赵桓,可为了大局,赵佶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鼓励赵桓,以期摆脱他们目前这极度糟糕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