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5章定都之争二十四(2 / 2)

汉明 八无和尚 0 字 9个月前

杨廷枢突然带着他的长随回了书房。

令长随磨砚,杨廷枢摊开宣纸,疾笔挥毫。

在一气呵成之后,杨廷枢冲纸吹了几口气,然后折叠起来装入信封,打上火漆。

交给长随,“速速将此信,送至京城,当面交给徐阁老!”

长随接信之后,却不离开,而是轻声问道,“东翁,您是真打算上徐阁老的船吗?”

杨廷枢一愣,皱眉道:“徐阁老举此事,并非造反,而是为天下计……圣上有误,臣子当勉力纠错,就算驳旨亦不为过……有徐阁老这等敢为人先,本官岂能落人于后?”

长随低声应道,“东翁所言在理……只是,学生以为,徐阁老未必真如东翁所说的那般大义凛然!”

“汝休得妄言诋毁徐阁老……本官知徐阁老甚深,他绝非无良之人!”

“是,学生知错!”长随认错很快,可依旧坚持道,“东翁啊,恕学生直言……人心隔肚皮,谁又能想到,当年美名传遍江南的虞山先生,临了会说出水太凉、头皮痒诸如此类的话呢……大名鼎鼎的虞山先生殉节之时,竟不如一倡伎!”

杨廷枢闻听,对长随怒目而视。

可长随却不看杨廷枢,咬牙坚持说了下去,“这些年杭州府前后三次暴乱,当时谋乱者哪个不是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人人皆认为陛下撑不过去,可结果呢……吴王成了天子,那些人,却全身败名裂,做了鬼!”

杨廷枢有些瞠目,可他开始认真思考长随的话了。

长随继续道:“虽然消息上说天子抱病不上朝,可今日贞义夫人突然秘密进入杭州城,今夜更是漏夜来见东翁,这说明天子并非不视事,而是在暗中部署一切……甚至,是在布局啊,东翁不可不察!”

杨廷枢脸色剧变,他意识到长随的话不无道理,但如同每个主公一样,瓶子可倒架子不可倒。

“就算你说得对……可本官追随徐阁老,亦是为了天下芸芸众生,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就算最后事露,本官亦可昂首挺胸……随陛下处置便是!”

瞧瞧,这话说得,真是大义凛然啊!

长随苦笑道:“东翁啊,学生寒窗十五载……若非清军南下前朝灭亡,学生就算不能黄榜题名,好歹也能中个举……要说不满当今圣上,那是假话,可东翁啊,鸡蛋不能跟石头碰啊……这些年来,当今天子的手段是层出不穷,东翁可见过天子吃过一次亏的……学生只是个凡胎,只想混个养家糊口的差事,才拜入东翁门下,学生没有东翁这般豪情壮志……还请东翁见谅!”

杨廷枢傻眼了,敢情,长随这是要辞职了?

可杨廷枢此时也意识到,长随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皇帝秘密派贞义夫人南来,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一是皇帝抱病,很可能是假的,至少没传言那么严重,二则皇帝已经知道如今江南乱象,也在积极应对,三是徐阁老虽然位高权重,但手中并无兵权,充其量就是调动各府府兵,可问题是,皇帝手中的是军队,赫赫大名的国防军,而一旦徐阁老下令府兵进攻,各地府兵岂会从命,那可是谋反,若要令府兵与国防军对抗,怕是仗还没打,府兵就哗变了。

最后,贞义夫人除了令自己调动府兵去护卫吴王府,没有告知自己要执行别的什么,但很显然,皇帝一定还有别的安排。

想到一失足成千古恨,杨廷枢额头冷汗渗出。

“可……可徐阁老所求,并非造反……所倡议各项,亦是利国利民之善举……万一要是因本官,误了徐阁老大事……本官岂不成了罪人?”

瞧瞧,杨廷枢都说出“万一”二字了,显然心里也打起鼓了。

见杨廷枢依旧坚持,长随苦笑道:“东翁啊……如果东翁站在陛下一边,就算是最后徐阁老赢了,东翁还能落个忠臣之名,可要是东翁上了徐阁老的船,这万一徐阁老败了……东翁就会身败名裂,甚至牵连家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