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被忽悠了(1 / 2)

我是演技派 陈奔驰 0 字 2022-01-17

 宁皓这部片子里没有一个人物是有名字的,哦不对,只有一个文物科的小安算是唯一有名字的一个人物。p

和尚是一个父母双亡,自幼就出家的和尚。和尚有个朋友是个杀羊的,杀羊的有个妹妹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然后和尚有个大师兄是个挺气派寺庙的住持,二师兄还俗做小生意且抠门,和尚还有一个在县城开发廊的表哥。然后还有宗教科科长,统战部的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县城夜巴黎的小姐,三轮车司机,司机的邻居,假装算命的小青年,以及街角摆摊算命的假瞎子等,构成了这部片子中的所有人物。p

“导演,这衣服也太单薄了吧?”贺新苦着脸道。p

别看贺新平时老是“浩子,浩子”的叫宁皓,一到剧组马上就切换成“导演”称呼,因为这是规矩。p

宁皓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当他第一次听到贺新当众叫他导演时,上翘的嘴角充分表明了这货心里一百个满意。p

“这是我从寺庙里借来的,这儿的和尚就穿着这个,你可别穿坏了,回头我还得还给人家呢。”宁皓忍着笑道。p

此时的贺新跟一个星期前那位西装革履的刘东北完全是两个形象,原本新潮的发型全给推了,只留下五毫米的毛刺,这是故意留着的,因为一个苦逼的和尚是没有条件每天都把自己的头刮得锃亮。p

一身屎黄色的僧衣穿在身上很不合身,肩膀那边趿拉着,上衣显得很肥,而裤子则明显短了一截。没办法,贺新个子高,附近的寺庙里没有象他这么高的和尚,上衣还能拿一件胖和尚的僧衣凑合,那么裤子就没办法了。p

裤子短,衣服肥,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是宁皓却认为这个效果很好。而且为了让人物更具有反差性,还让他戴上一副框很大的金属框的眼镜,理由是和尚从小出家,晚上在昏暗的烛光下看着经书念经,是容易近视的。p

但贺新去感觉他在模仿贾科长的成名作《小武》,那部很无聊的片子,贺新看过,里面那个王红伟演的小偷小武就是个戴眼镜的,同样穿着一件明显不合身走起路来呼呼带感的宽大西服。p

当然这种刻意的模仿说好听点叫致敬,向自己的前辈兼同乡致敬。p

因为贾科长虽然在拍《小武》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包括《小山回家》在内的两部短片,但他始终认为《小武》才是他的处女作,是他家乡三部曲的开端。p

估计宁皓心里也没把他上一部并不完整的《星期四,星期三》当做自己的处女作,而选择这部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长片的《香火》。p

贺新到了怀仁已经有几天了,但是宁皓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开机,他原先在太原的一些朋友这段时间陆续赶到。他们有的是他在艺术中专时的同学,有的则是他中专毕业后短暂供职的太原话剧团的演员们。p

不得不说这厮的人缘很不错,这些太原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来免费帮忙的,他们解决了戏里大概除了杀羊的以外的全部角色,因为杀羊是件技术活。p

贺新这段时间无事可做,宁皓给他的解释是让他现在这座小县城里适应适应,穿上那套不合身的僧服体会体会人物,然后再巩固巩固新学的山西方言。p

贺新还真这么做了,起初穿着不合身的僧服上街他有些羞涩,但是当地人对出家人的态度好象都很友好,经常主动会有人双手合十,喊一声“师傅”。想想这里南有五台山,北有著名的云冈石窟,原本就是个香火旺盛的地方。p

如此一来他索性放开了,就跟体验生活一样,在街上闲逛,跟人聊天。他还发现宁皓教给自己的山西方言更偏向太原那边的口音,而这里的口音跟太原话在发音和词汇上明显是有区别的。p

只是有一天他发现在县城中心一条最宽阔的接到的两个十字路口,架起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挂着起重葫芦,正在从卡车上卸下一大块一大块黑漆漆的方方正正的大石头,他看着有点好奇,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种长度七八十公分,宽和高也有四五十公分,形状如同青石条一样的石头竟然就是煤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