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回京复命,步步算计(2 / 2)

孤女勤王 曼惠 6463 字 2019-12-06

华少继续说,“问及嬷嬷是否被害?他虽淡定地回答‘无法揣测,最近没有接到凶案’,但却全身摇摆,以手摸鼻,眼睛望天,回答慢条斯理!这些确实表明他在说谎!

“问及,嬷嬷是晌午被害还是下午被害,他眼睛上看,又右看,这些动作都表明他在撒谎!”华少怒曰。

周西门第一次听说这些细节,他稍微的想一想,似乎是这样的,那天王大人似乎声音高且急速,他以为王大人是生气华少胡乱猜测!

“可是这些动作能说明他撒谎么?垫子上坐久了,必然摆动身体靠在凭几上更舒服一些。眼睛不看对方,有时候也是尊重!”周西门说。

“不,一般人说话根本没有那么多动作,比如周大人,刚才我说及王大人那天表现时,大人你的眼睛向上再向左转,并且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摸鼻子和摸下巴等小动作,说明你真的在回忆那天的详细情形,而不是在撒谎编造!”华少坦诚地说。

周西门大惊失色,他确实是在想那天王允之的话和动作,他记得当时他还因为王允之的怪异看了他两次。

一个长久浸染官场的人,总是有些官威,目不斜视、身正腰挺,不可能会有那些不合时宜的动作。即便他做的不动声色。

周西门再次看向华少,这个身量不足的少年,一次次刷新他的认知,才能出众,却从不骄傲自大;知识渊博,却从不卖弄;懂得忍让,总是谦恭和煦;满腹经纶,总是胸怀天下百姓;低调行事,却处处无限风华!

周西门自觉愧疚,自小努力,文成武德,骄傲的他,对华少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样的一个少年,如果能善待他,该是多么大的助力!

他不明白!为什么……

不可否认,华少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加之他在官场数年的浸淫,十之八九,李嬷嬷是被设计害死了!

他无语。他不想插手,不能插手!这不是他能管的。

“如此,本官回京城向圣上如实回报公子大功,替公子请赏!”周西门说。

华少诚恳地请周西门代为给凤鸣和方瑾请功,报告圣上三人联合官府已经破冰捕鱼数十万斤,解决百姓至少三个月以上口粮,望朝廷嘉奖凤鸣和方瑾!三个月后大地解冻,百姓粮食种子还请朝廷及时拨放,不要耽误春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求周西门不要讲述华少的医术救人,那只是无奈之下冒险之举,不值得圣上关注!

周西门全然明了,他点头应允:“在本官职责内必须禀报的绝无虚言,职责之外,概不涉及!”

周西门告辞,骑马回京!

其实,他和华少都不知道的是,密信早飞入武帝案头:华少智比非常,宜重赏笼络,王允之,贪墨赈灾粮,杀……

周西门一路快马加鞭,不足十天就回到了京城。城门口,他下马,早有守门的卫尉迎了上来:“郎中令大人回来了!郎中令大人回来了!”

周西门点头,道一句:“辛苦了,回来一起喝酒!”

直接入宫复旨。

在宫门口遇见周府侍卫周艺,得知周夫人被皇后邀请入宫说话,而今天是休沐日,周英并没有上朝。

周西门把马拴好,大步走进皇宫。

皇帝听说周西门回来,显得很是高兴,周西门下跪行礼:“臣周西门叩见吾皇!”

武帝一身朝服,端坐龙椅。只见他头戴黑色冕冠,两侧穿插玉笄,与发髻拴结,极品白玉玉质十二旒(即十二排)安静地垂于前后。笄的两侧金黄色的丝带垂下,在颌下系着蝴蝶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各垂一颗珠玉,正是允耳。一身冕服,玄色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左肩映日,右肩担月,周围便是星辰相环,交领上是精致古朴的红色龙纹,双袖对称山川大地,山川上为玄龙,下勾勒大红华虫,腰系白色大带和革带,大红的蔽膝上绣着精致的玄龙,褐色的裙摆下露出一截朱鞋。

赵南立即挥手,沉静地喊周西门“免礼,请起”,然后就直接开口问周西门:“太子已然回朝,郎中令功不可没!不知郎中令此去北疆,可有收获?”

周西门暗自腹诽,最大的收获难道不是救回太子吗?

但是他只能恭谨地回答:“臣确实感受颇深!”

“哦?那郎中令说说看,朕也长长见识!”武帝心情极好。

“一是北疆百姓以解决饱腹,封邑大比前三名华公子、凤鸣公子、方瑾公子联合漠洲官府,破冰捕鱼数十万斤,足以漠洲百姓三个月饮食!”周西门答。

“好!好!好!”武帝连说三个好字,“郎中令此消息解朕忧思,朕心甚悦!三个月足以朝廷安排春耕夏播!”

“恭贺陛下!”周西门自然也是高兴,他继续说,“第二件事便是荒漠匪徒承诺不再兹扰北疆百姓,立足于自给自足以及与匈奴和西戎人交易。”

“噢?”武帝的语调转了几个弯,周西门的心里一跳,他垂了眸,等待武帝的问话。

果不其然,武帝狐疑地问:“他们是这么承诺的?”

“是!”周西门很肯定地回答。

“这倒奇了,土匪也开始讲仁义礼智信了么?”武帝嗤笑。

“匪徒基本是我大燕北疆百姓,不侵犯大燕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他们的家乡!”周西门沉静地解释,“何况华少公子也救回了他们的人!”

“哼!”武帝冷哼一声,“华公子倒是好心!救人还上瘾了!”

周西门心跳的厉害,他知道此时说话更不合适,于是垂手站立,沉默不语。

武帝死死地盯着他,不言语,似乎想看穿他的肚腹,看穿他的脑壳,里面都藏着什么秘密。

半晌他慢悠悠地问:“匪窝在何处?”

周西门回答:“臣不能确定!出入匪窝,换乘数次,一直眼布蒙蔽,无法辨别。臣与华公子在匪窝,被匪徒一直严加看管,行动受阻,无有自由。但是有一日匈奴来犯,战场在匪窝百丈之外,敌人不能靠近,臣猜测有陷阱或防御线!两方作战以弓弩为主,弯刀为辅。”

武帝干瘪的脸平静无波,眼睛里闪着精光:“如此看来,匪窝不仅难觅踪迹,即便找到,也易守难攻?”

周西门应:“应是如此!”

武帝又是半晌无语,忽然问:“那个华少如何?”

周西门:“年幼单薄,手无缚鸡之力,然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可为朝廷所用?”武帝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敲击着龙案,有问没问一般地问。

“可用!臣观察此人对大燕倒是忠心。”周西门回答,“只是,臣认为此人年纪过幼,缺乏历练,识人识物不足,且有妇人之仁,暂不堪大用。”

“你倒是了解他!”武帝缓缓地笑了,“不过,十三岁确实小了点儿!先赏,历练几年再说吧。——你且说说,此去北疆还有什么稀奇?”

“臣还有一件好事报于圣上!匪徒为了表示此次对太子不敬,愿意向圣上贡献匈奴马五十匹,为感谢华公子救回罗公子,为华公子谢礼鸡蛋大夜明珠一盒,华公子拒绝,换了五十匹匈奴马敬献圣上。因此,匪徒共计献给圣上一百匹匈奴马!”

“如此甚好,甚好!”武帝欢悦道,“匈奴马战力强,耐力好,然而个头小,大燕马儿个头高大,然而脚力耐性不足,若匈奴马与大燕马匹杂交,必会大大改良。”

武帝一下一下地点头首肯:“这个华少,虽然年幼,确实有些忠心!”

“是!”周西门一直垂手恭敬地站着,武者高大的身躯,后背宽阔挺直。

武帝看着心里十分欢喜:“朕忽然想起一事——周大人可给郎中令指定婚配?”

周西门满面通红:“不曾!”

武帝哈哈大笑:“好,好!不曾婚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