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灵帝之死(1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9765 字 2019-12-14

 刘正打开了密报,只见上面写了两件事情。

一是中平六年四月初,汉帝刘宏,病危。

二是两宫太后争权夺势,水火不容。

先说中平六年四月十日,汉帝携十常侍,于濯龙园中,设宴庆祝。

汉帝得报,兴汉侯刘正的,讨伐大军,已经平定伪帝张举,首级传至京师,文武百官,弹冠相庆。

于是他就,让张让准备,把窖藏的,糜氏米酒,取出三坛,聚十常侍,于园中荷花池畔,饮酒作乐。

歌女弹筝献唱,舞女腰肢柔软。

汉帝说:“兴汉侯,果然不负所望,朕心甚慰,当浮一大白!”

汉帝举起酒樽,示意十常侍同饮。

蹇硕少年得志,更是踌躇满志,得到汉帝赐酒,满饮!谢恩!

张让怜惜,汉帝龙体,于是就婉拒说:“陛下,园中桃花甚美,不如同游!”

汉帝笑问:“张常侍,你又来扫朕的兴吗?”

张让惶恐,忙伏地请罪。

汉帝不以为忤,只是命张让罚酒了事。

汉帝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

更有滥饮无度,贪杯误事。

酒宴才过了半个时辰。

汉帝心血来潮,居然命人,上范阳烧酒。

三杯烈酒下肚,汉帝的胃,经受不住刺激,一口老血,喷涌而出。

张让等人,大惊失色,忙扶着汉帝,进了含章殿。

汉帝命蹇硕,单独奏对。

汉帝说:“蹇校尉,朕自知命不久矣!”

蹇硕伏地恸哭。

汉帝意兴阑珊,人总是要死的,哭几声,难道就不死了吗?

汉帝命蹇硕磨墨,写下诏书。

诏书:

皇次子刘协,温仁恭俭让。

宜继承大统。

阿母董太后,抚养皇次子刘协长大,当代为看护,临朝听政。

中官蹇硕,克勤克俭;辅政安邦,可为栋梁。

西凉刺史董卓,拥西凉铁骑,二十万众,密诏至京师,作为董太后臂助。

将军董重,忠勇之士,晋骠骑将军,共同辅政。

司徒杨彪,谏议大夫王允,可为文臣之首。

钦此!

蹇硕受了诏书,派人赶赴西凉,向刺史董卓,宣读汉帝密诏。

又将董重的,任命诏书,交给了董太后。

董太后自忖,何进兄妹势大,不宜刺激,于是就留而不发。

中平六年四月十三,汉帝病危。

召张让等十常侍,入含章殿。

汉帝说:“张常侍,朕不行了!”

张让强忍着悲恸,聆听圣命。

汉帝再述一遍,日前的诏书。

说完之后,驾崩。

张让令蹇硕,带人封了含章殿,秘不发丧。

其余十常侍,携密诏,拜谒董太后。

张让正要宣诏,突然见到,皇次子刘协,对十常侍怒目而视。

张让问:“协皇子,您这是什么意思呀?”

刘协少年心性,直言不讳的说:“你们这些中官,祸国殃民。要是我当了皇帝,一定将你们斩首示众,杀了泄愤。”

张让等人惶恐,手中的诏书,也不敢宣读了。

董太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觉得,皇次子刘协,童言无忌。

请张让等中官,不必介意。

毕竟国家大事,不能由一个小屁孩,一言而决。

张让不敢相信,董太后的鬼话,于是就,虚应故事。

胡言乱语一番之后,借机告辞离开。

张让在列侯府中,召集十常侍密议。

张让问:“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如今外朝,请命诛杀十常侍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汉帝属意的,继统人选,也放话要杀中官,何去何从呢?

究竟是舍生取义,还是绝地反击呢?

张让等人迷茫了。

他们更害怕的是——舍了生,也取不了义。

曹节建议说:“张常侍,皇次子刘协,绝对不能继续大统!”

曹节不想死,中官安身立命之地,是在皇宫之中。

然而在皇宫之中,一言九鼎的人,只有汉帝。

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因此,新任汉帝,对中官的态度,尤其重要。

皇次子刘协,已经当众放话,要杀中官泄愤。

这话传扬出去,肯定会,让天下人,侧目而视。

若是皇次子刘协,得密诏而承大统。

大局底定之后,朝臣们闻风而动。

十常侍,内外交困之下,必定死于非命。

张让说:“曹常侍,还是直接说办法吧!”

曹节说:“如今朝臣之中,主持大局的,只有何进。”

曹节的想法是,十常侍的谋划,得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让黄门侍郎蹇硕,充当诛杀何进的急先锋。

第二步,篡改遗诏,挟汉帝以自保。

张让又问,其余八人。

他们都一致同意,于是乎,这关乎,天下命运的诏书,竟然成了,十常侍,肆意妄为的契机。

张让打定主意,先让蹇硕出马,拼掉何进,再改诏宣命,让皇太子刘辫,继承大统。

张让亲自出马,去见蹇硕。

蹇硕问:“张常侍,大局已定了吗?”

张让回答说:“大局未定,大祸却要临头了。”

蹇硕追问缘由。

张让解释,如今朝中大臣们,唯大将军何进,马首是瞻。

中官势力,只在皇宫。

弹丸之地,又怎么可能成事呢?

强行拥立新帝,万一何进,武力逼宫,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蹇硕得官,只靠忠心,才干欠缺,于是就向张让求计。

张让认为,大将军何进,得天下豪强世家之望,只能想个办法,诛杀何进。

令朝臣们,重新变成,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