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移师虎牢(1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10124 字 2019-12-14

 袁绍的话一出,还没有等刘正开口,首先高兴的人,就是孙策,接着是袁术。

至于韩馥和鲍信,一副“我无所谓”的样子。

反正他们只想做哑巴,遵守盟主的命令,执行盟主的决议。

至于别的,他们两家不会去想,也不敢去想。

刘正问:“盟主,二师兄,三师兄在信里怎么的说呀?”

袁绍说:“邀请汜水关联军主力,开赴虎牢关战场,与董卓军,进行战略决战。”

刘正点了点头,反正总是要打的,早打早收工。

袁绍见众人都有心,开赴虎牢关战场,于是就让田丰宣布:

各部的行军顺序,以及驻军位置。

孙策军已经修整完毕,八千勇士,继承了孙策的性格。

又有周瑜保驾护航,确实是一支劲旅,袁术依旧总督粮草,在鲍信和韩馥的护持下,开赴虎牢关战场。

袁绍带领中军,留下兴汉军保护后路,也开赴了虎牢关战。

建安二年九月,董卓正式进驻虎牢关。

至此,董卓军在虎牢关战场的总兵力:

西凉铁骑十八万。

并州铁骑五万。

其中有两万是慕名而来的并州豪杰。

吕布为了扩充实力,照单全收。

联军各部,除了兴汉军之外,实力都有所增长。

其中袁绍军五万,曹操军三万,陶谦军两万,袁术军四万,孙策军一万。

兴汉军,依旧保持着,讨董支队的编制。

然而战斗力,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刘正秘密传令——海军徐盛部,在孟津关一带潜伏待机,以防不测。

建安二年九月初三,董卓在虎牢关上摆开相国旗仗。

左吕布,右李肃,身后军师是李儒。

马前骁将郭汜,马后英雄樊稠。

虎牢关上云帐翻飞,董卓居高临下,俯瞰天下英雄。

诸侯联军,以征西将军,任县侯袁绍为中心,左右而立。

左手边是征北将军,兴汉侯刘正。

右手边是中护军,魏武侯曹操。

曹操身侧,是征南将军,寿春侯袁术。

刘正身边,则是征东将军,丹阳侯陶谦。

长沙太守,新野侯孙策,作为第二梯队的核心。

左边是平北将军,白马侯公孙瓒,右边是北海太守孔融。

其余诸侯,依次站位。

这是交战双方,群英荟萃的见面会。

三十万诸侯联军,云集在虎牢关战场上。

连营数十里,人喊马嘶,声震云霄。

吕布下了关城,随后带着:张辽,高顺,侯成,宋宪,曹性,郝萌,魏续,成廉等将领出关。

八健将各领三千并州铁骑,在虎牢关下奔跑呐喊。

吕布统领并州铁骑,两万六千,压住阵脚,独对三十万诸侯联军。

袁绍拿着刘正提供的扬声器,开始了喊话:

董卓老贼,好不知事。

先玩弄天子,再祸害忠臣。袁门烈士,喋血城南。

汉室有豪杰,魏武倡大义;

诸侯聚酸枣,汜水添侠气。

三十万甲兵,开赴虎牢关战场,为了天下之大义,誓屠尽西凉铁骑贼众。

金丝翠玉刀,青釭剑,梨花qiang,都是忠义神器。

画戟传人,想要螳臂当车吗?

若是知事,何不早降?

袁绍的声音,笼罩在虎牢关的上空,声音回荡,令闻者色变。

董卓听了袁绍的话之后,冷笑着面对诸侯联军。

吕布在手,天下我有!

区区三十万联军,不过是土鸡瓦狗。

弘农王郎中令李儒,虎牢关上宣诏:

关东群吏,无诏兴兵。

先有魏武侯曹操,谋刺相国不成,反而遁走陈留。

相国仁义,不曾加罪。

曹操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

恶行日益昭彰,先是矫诏帝命,再是分裂国家。

其罪甚大,不灭其九族,不足以明正典刑。

其余众人,附骥作乱。

也是大罪。

然而献帝继统,年号建安。

不想妄开杀戒,加罪臣民。

是以只诛曹操,其余不问。

诸侯联军,但凡心存汉室,都应该刀qiang入库,马放南山,令汉室天下,重归太平。

若是不听劝告,三十万西凉铁骑东出之日,便是群凶授首之时。

闻诏速行!

钦此!

二十三万董卓军,跪听诏书,奉诏而行。

袁绍拔出金丝翠玉刀,仰天长啸,大喝一声:“董卓乱命,献帝傀儡;诸侯联军,绝不奉诏。”

曹操抽出青釭剑,大声说:“绝不奉诏,誓诛董贼!”

刘正舞动梨花qiang,阵前纵马,厉声高呼:“先帝弃世,子孙无能。”

少帝失位,献帝傀儡。

弘农王殁,天下震惊。

昔岁海昏侯失位,尚且能安度晚年。

如今献帝庶子夺嫡,受奸贼摆弄在前,加害血脉至亲在后。

既无德行,且缺仁心。

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何资格南面而座,享受至尊荣耀。

诸侯联军,为了天下大义,誓必扫除董卓,问罪不肖子——献帝刘协。

兴汉军上下,只为天下百姓而战。

诸侯联军上下,只为天下大义兴兵。

誓灭董卓,问罪不肖!

刘话音刚落,兴汉军上下,齐声高呼:“誓灭董卓,问罪不肖!”

这是刘正和兴汉军,在虎牢关战场上,向整个天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不仅董卓愣住了,连袁绍和曹操也吓坏了。

袁绍和曹操矫诏,都是以辅政之名行事。

刘正釜底抽薪,直接连献帝一起诛连。

这下就让曹操为难了。

这一次见面,底定了兴汉军的历史定位。

双方各自照本宣科之后,诸侯联军,各自回营。

虎牢关联军大营。

诸侯云集,共商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