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命令:
征东将军赵云,征西将军马超,冀州刺史郭嘉,三人立即回到中山城,编练幽州军,以应对幽州当前的局势。
海军各部立即行动,增加泉州港的通航能力,加强幽州与青州之间的水上联系。
通知甄豫,立即撤出中山无极。
然而刘正的信还没有发出,中山情报站的情报就已经到了。
兴汉二年三月,盘踞在黑山的黄巾军杜长部,带领十万混编的黄巾军,走出了黑山,占据了定县。
定县城小,杜长部无法自给自足,更不用说反哺黑山黄巾军的大部了。
黑山黄巾军在体会到了劫掠的好处之后,立即开始了南下攻略。
无极之战,随即开打。
……
定县,黄巾军大营,杜长坐在县衙的主座上,看着麾下那群沐猴而冠的王八蛋们。
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山中十年岁月,再出来的时候,世道居然变了。
以前绵羊一般的中山国百姓,如今竟然敢拿起刀qiang反抗了。
想不到拿下一座定县,黄巾军居然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
烧杀抢掠了半天,百姓就是不配合。
杜长说:“大家都别闹了。”
咱们这次出来,还是托前任大首领的福。
要不是他顺理成章的一命呜呼了。
只怕黑山黄巾军就真成了种地的农民了。
咱们这次出黑山,其实就是一个探路的。
咱们的这位新任大首领,曾经向长安城中的献帝上表,请封平难中郎将。
就在前任大首领刚咽气的时候,平难中郎将的任命书,抵达了黑山城。
平难五校尉也就应命而生了,
杜长,王当,孙轻,于毒,白绕。
其中杜长为五校尉之首,拥有精兵五万,杂兵五万。
共计十万大军,作为黑山黄巾军的探路先锋。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受的风险最大,得到的好处也会最多。
杜长是个粗人,军中将领都姓杜。
一共有七大都尉:杜短,杜高,杜矮,杜大,杜小,杜风,杜雨。
杜短是杜长的亲弟弟,负责统领三万黑山黄巾军精锐,其余六位都是同村。
让杜长生气的是——其余六人都弄了一身将领甲胄。
唯独杜短,套了一身小兵皮甲,还自认为挺美的。
杜短听了杜长的话之后,忙嬉皮笑脸的问:“大哥,你看我这身衣服怎么样呀?”
杜长说:“不怎么样,扔进人堆里,我都不认识你了。”
杜短听了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杜长见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弟弟居然偷着乐,美得不要不要的。
他在生气之余,也不跟手下的都尉打招呼,直接揪住了杜短的耳朵,进了县衙的后宅。
杜高等人已经习惯了杜长兄弟的胡闹,居然自顾自的饮酒作乐。
杜长说:“短啊!你要是不说出个一二三来,这兵你就不要带了。”
你哥我丢不起这人,好歹我也是黑山黄巾军平难中郎将麾下的五校尉之首。
你这身装扮,丢的可是你哥的脸,懂了吗?
杜短振振有词的说:“哥,你错了。”
小时候家里穷,咱们好歹也听过富户私塾先生讲的故事。
你还记得吗?
当初为了听故事,我还摔断了腿呢?
杜长说:“你还说呢?”
当初为了给你治腿,父亲迫不得已才跟了大贤良师。
这一跟就是一辈子呀。
大贤良师舍命进攻任县,父亲赴死追随。
你我兄弟作为大军家眷,跟着前任大渠帅到了黑山城。
父亲战死任县,才换来了你我兄弟如今的地位。
杜短沉默了。
虽然他不承认自己坑爹,但是他们的父亲,确实是为了救他杜短,才加入了黄巾军中,成了一名光荣的黄巾力士。
杜短问:“哥,你还记得那位先生说的话吗?”
杜长回答说:“当然记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短告诉杜长——时移事易,如今咱们兄弟两个人,也成了私塾先生口中的那个“王”。
到了战场之上,谁离敌人最近,又是谁最显眼呢?
当然是一支队伍的主将。
杜长和杜短,本来功夫就不好,要是再不知死活的穿上一副显眼的盔甲耀武扬威,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哪?
闻名天下的吕布,赵云等人敢这样穿,那是人家有过硬的本领——直接告诉对手,我是超级武将赵云,来砍我呀!
这可是hi 裸的挑衅,也是武将爱阵前斗阵的根源。
穿上一身显眼的装备,简直就是在拉仇恨。
咱们兄弟的武艺,怎么着也不入流呀。
敢学赵云和吕布,那纯粹是在找死呀!
人贵有自知之明,凡是自不量力的人,坟头上的草都已经换了很多茬儿了。
杜短说:“大哥,咱们本领不强,还是不要装逼的好。”
吕布就在代郡猫着呢?
鬼才知道他什么时候心血来潮,跑到中山国中耀武扬威一番。
要是咱们再高调一些,撞到了qiang口之上,那可是要死人的。
杜长问:“短啊!你说该怎么办呢?”
杜短回答说:“哥,出头鸟让別人去做,咱们兄弟闷声发大财!”
杜长心想,为了面子丢了性命,太不值得了。
还是弄一身小兵的衣服,这样才比较安全。
反正都是同乡领兵,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存在认不出人的状况。
杜长能够当上校尉,头脑也算比较灵活。
为了利益最大化,杜长在校场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左右卸下了校尉盔甲,郑重其事的换上了最底层士兵的战甲。
杜长煽情的说:“兄弟姐妹们,杜长羞愧难当呀!”
大家还在穿破衣烂甲的时候,我居然穿上了锃光瓦亮的校尉盔甲。
这怎么可以呢?
大家同是兄弟姐妹,我怎么可能一个人搞特殊化呢?
这肯定是一个大天的错误。
我决定立即改变错误……
杜长的演讲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感动了十万黑山黄巾军。
杜长承诺——只要还有一名黄巾军的兄弟穿破衣烂甲,他就永不换甲。
十万黑山黄巾军的凝聚力,顿时就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