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的回到梅园之后,刘正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安抚后宫,而是召集各部的负责人,提出了五权并立的构想。
所谓的五权即就是医权,法权,军权,政权,商权。
医权即就是医疗卫生体系的有限独立,所有的百姓都享有平等就医的权利。在生存面前人人平等,就需要医权独立,即就是医生对病人拥有绝对话语权。
法权就是立法和执法方面的绝对权力,毕竟兴汉国一直都是依法治国,法的地位必须要得到巩固。百姓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与性别无关,也与年龄无关。不懂事可以原谅,犯了法就必须要接受制裁,保护一个坏人,可能把千万个好人置入危险的境地,从而降低百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确保法权的地位永不动摇,这是实现兴汉国长治久安的唯一办法。
军权是五权中最重要的核心,也是其他四权的根本保障。军队的实力决定法权的尊严,其作用就是对内保障秩序和稳定,对外威慑和抗击敌对势力的袭扰。
然而军权又是五权的有机组成部分,无法彻底的分割开来。兴汉军是为了保护百姓而存在的,除非已经脱离了百姓的范畴,否则的话,不应该受到区别对待。
接下来就是政权了,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被兴汉军保护的百姓有四千万,四千万个大脑就会出现四千万种意志,总不能让每一个人的意志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梅园政事堂梳理各级的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大众要求的标准,从而约束和规范少部分人的行为。
政权其实就是在兴汉军的武力保障之下制定出一个标准和大框架,来执行兴汉军所保护的四千万百姓的集中意志。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与四千万百姓的意志背道而驰,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至于最后的商权,则是伴随着兴汉军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权利。
从有人开始,就会有不同的需求。最简单的分工,直接导致了社会交换的萌芽。
如今甚至出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奇才,梅园政事堂之下,已经分出了十八部,分工越来越细致,这就导致了商业的繁荣。
专精于种田的人,是没有办法制造出精美的绸布。擅长捕渔的人,也没有时间和能力种田。个人能力的单一化,从而分出了农民,猎人,渔夫,书生,织女,工人,医生等职业。然而串联这些职业的人,就是商人。
商人向农民购买粮食,向猎人购买猎物,向渔夫购买海产,向织女购买布匹,然后再把这些东西卖给需要的人,从中赚取差价,获得相应的利润。
其实商权的进步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催生了行业人才的精英化。农民需要不断的钻研种田技术,从而提高产量,获得更多的金钱和认可。其他行业也是一样,质量和效益直接催生了新技术的诞生。
没有质量就没有竞争力,没有效益就无法占领市场。确保商权就是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推动兴汉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谁最先认识到商权的威力,谁就可以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农业是根本,然而小富即安的思想会严重制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有限,而人口增长无极限。
按照当前的水平,兴汉军的控制区域可以养活一亿以上的人口。
然而按照兴汉军人口增长速度,十年之后就会达到饱和状态,那之后应该怎么办呢?
要是没有商业的刺激,农民一直靠天吃饭,一旦遇上天灾,就是兴汉国百姓的灭顶之灾。
整个汉室天下,粮食高产地区都集中在中原一带,那里有足够天下人吃的粮食,想要运到幽州,甚至是大草原上,就得依靠商人。
很多书生都习惯了拿着从商人手中买来的笔墨纸砚,写下锦绣文章来痛骂商家身上的铜臭味儿,这是多么可笑的行为呀!把忘恩负义说得理直气壮,这得需要多么丑恶的嘴脸才敢于信口开河。
兴汉军推崇商业,商人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后勤保障上的难题,还解决了虚耗的问题。
安排民夫运粮,不仅会有组织管理上的难题,沿途消耗更是一个大问题,千里运粮的直接后果就是战争成本虚高。交给商人来解决就省事多了。
借助商伍不仅可以降低损耗,还可以有效的避免百姓抗拒战争。闻战则喜的关键在于后勤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可以合理的减少战争对普通百姓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