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周瑜烧粮(2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3420 字 2019-12-14

金寨多山,山高林密可是江南植被的特点。周瑜终于想到了办法,楚军南撤最大的困难在于刘立会带兵追击。只要用什么办法束缚住麒麟军,楚军主力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周瑜提出了用放火的办法来迟滞刘立的追兵。孙策有些犹豫了——水火无情,这是天地至理。楚军在淮南的时间也不短了,当然知道大火意味着什么。如今正是粮食收割的季节,金寨一线的稻田中还有九成以上的粮食没有收割。这把火一旦烧起来,方圆百里的民心就彻底的丢了。

放火烧粮可以迟滞麒麟军的追击,同时也让楚军完全失去金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民心。大火烧掉的地区,就会把楚军当成死仇来对待。即便是将来楚军有能力北上合肥,也不可能得到民意支持。除非将金寨一带的百姓斩尽杀绝,只要有漏网之鱼,楚军的恶行就一定会昭告天下。

孙策不想同意放火烧粮,兴汉军已经在寿春和庐江一带建起了淮南粮仓,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自古南方多豪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诸侯没有办法依靠粮食赈灾的方式收拢南方一带的民心,只能靠武力征服的办法来抢占地盘。

南方百姓不会因为粮食而转投他人,这也是南方百姓可以抗争到底的真正原因。孙策可以在南方站稳脚跟,最关键的是南方的每一个郡县都有能力自给自足。就拿江夏来说,常备的兵力只有孙策的三分之一,却可以在战争中坚持,靠的就是军粮充足。

历史上的战争,北方大地通常都是倒在粮草辎重上面,南方失败的唯一理由就是兵力不足。就拿孙权的解烦军来说,五万大军渡江北上,巢县可以轻松备粮。

这也是南方很少会出现粮尽撤兵的情况。有粮就有忠心,南方百姓除非战死,否则就会坚持到最后一刻。北方的情况就恰好相反,就拿冀州来说,一旦形成了合围之势,粮尽投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良禽择木而栖,这样的事情在中原以北非常正常,城头变换大王旗。

至于南方就不一样了,易主的可能性非常小,每一次易主都会血流成河。南方人的韧性非常强悍,甚至可以说是打造了“不妥协,不退让”的核心思想。

兴汉国可以在幽州取得成功,靠的就是充足的粮食。然而到了淮南战场之后,才发现无往不利的粮食攻略根本就行不通。

南方是千年世家生存的土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是长江以南的世家有能力,有资格坚持自家理念的核心源泉。

孙策深和南北的差异,才会对周瑜放火烧粮的决定有些难以理解。金寨周围数十万人,一旦烧了这把火,楚军就会成为过街老鼠,后果会非常的严重。淮南百姓对于兴汉军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多少归附之心。

只是不同意放火之策,孙策又没有把握从金寨全身而退。

周胤走了进来,神情沉重的说“大王,大都督,刺候来报——刘立带着麒麟军主力进了金寨。”

孙策不敢再犹豫了,立即同意了周瑜放火烧粮的计策。

由于楚军南撤心切,放火烧粮变成了放火烧山,直接导致了楚军的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