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城外杨村(1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0 字 2020-06-30

 司马懿任命陈群主持九品定制的大计。除了上品的世家已有定数之外,其余六品均有可操作性。

长安城外,杨村。

村中的贫困户杨大头由于在山中捡回了一个老人,读了几天书,认得几个字。他居然被县里莫名其妙的选定为杨村中正官。一向神出鬼没的刘正,恰好带着贾诩在杨村做客。

“老神仙,这就是中正官的具体的职责。”杨大头说完,拿出一本制式的小册子。

刘正接过一看,里面简明扼要的指出了中正官的业务流程:

首重家世,即受评人的家庭出身和背景。具体的就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知识。

特别是有外来人员落籍村中的时候,需要进行相关的报备。毕竟家世摆在第一位,也是免于村民欺生的有效途径。

兼顾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县里提供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反正一个村子就那么几家人,大家的祖宗十八代都不陌生。除了生人落籍之外,都是看着长大的孩子。在行状方面的品评一般不会出现重大的失误。至于其中会有多少水分,那可就不好说了。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定品。即确定品级是中正官最重要的职责,同时也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定品的丫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只是那些家世好的人,门生故吏无数。中正官也是人,也不好过于得罪。

随着门阀世家完成内部的梳理之后,为了堵塞寒门的晋阶道路,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也就是说七品是最高品级。出身门阀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与家世匹配的品级。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世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杨村作为三无村庄,有百姓一百二十七口,其中适龄青年二十八人。杨大头作为中正官,仅拥有两张九品行状。

当然了,最后定品得由县里的中正官一言而决。杨大头只有向县里递行状的资格。毕竟杨村太小,要不是为了照顾天子脚下的子民,杨村村民入九品的资格都没有。

二十八个受评人,只有两个入九品行状。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给谁不给谁都是大麻烦。

“大头,你打算怎么做?”刘正饶有兴趣的问道。

“老神仙,这事好办,您就瞧好吧!”杨大头信心十足的说道。

当天晚上,杨大头在院坝里召集村里开会。提出九品行状授予的办法。

由于村子接近山林,时常有毒虫猛兽的侵扰。村里武力最厉害的杨三宝父子三代为村子流血,积极与毒虫猛兽做斗争。这第一张九品行状给了保卫村子的勇士,算是实至名归。

至于第二张九品行状,当然不能给武力第二的那个人,而是授予了村里最有智慧的那个人。

村民都很服气。只是事后贾诩逗那杨大头,为什么不明码标价,至少可以改善生活。反正又不是什么坏事,利人利己有何不可?

“老人家,一个村子的风气,学坏容易学好难!”杨大头说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守望相助!更何况那两个孩子有了九品行状,就可以从军或者是谋职。杨村虽小,也要把最优秀的人才送出去!”

正在这个时候,获得九品行状青年的家长拿着腌制的山货前往杨大头家谢评。杨大头坚持不肯收。杨村当前只有两张九品行状,至于能不能保住份额,就得看送出去的两位人才所取得的成就了。

杨大头不是不想改善生活,而是怕吃拿卡要惯了,会让杨村的人才失去水准。要是拿了九品行状的人出了问题,就会祸及全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当然持身要正。

“文和,你怎么看?”刘正看着义正辞严的杨大头,突然问身边的贾诩。

“九品中正制,挺好的!”贾诩回答说。他觉得杨大头的做法很不错,把最优秀的人才送出杨村。一旦人才获得了成功,就会反哺整个村子。

刘正摇了摇头。杨大头做为杨村中正官,这第一次写行状倒是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可是作为杨村的村民,邻里矛盾不可避免。到时候可以给闹矛盾的人公平公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