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章 文武之道(1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0 字 2021-11-09

 童渊一直行走天下,所见天赋异禀孩童如过江之鲫。然中意者仅赵云一人,可见天下虽大,武学宗师选择传承者依旧艰难。

童渊其人游历虽广,却不足寰宇千府之万人。也就是说他到达的地方,仅有赵云达标。然而他没有到过的地方,有没有更合适的人才犹未可知。因而武院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武学宗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互通有无。把天赋异禀之辈收录进武院,宗师便有机会见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找到更合适的人才传承所学。

在谈及文武传承的差异方面,东郭先生坦言:文人扬名天下,只需要把呕心沥血写好的文章广而告之,世人阅其文,知其人,自有公论。学子欲超越其师,并不用人生攻击,只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凝道德文章,教化百姓。

文人传授知识,对于资质并不苛求,讲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归根结底,便是一个悟字。待到学有所成,便货卖帝王家,或执宰一方,或教化一方。待到万民安居乐业,四邻咸服之际,便可立德,立功,立言。文章传天下,功过由人说。

弟子胜师,唯以文章论。老少皆相得,三人行,其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师徒相处之道,在于明德,明理,明法,明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贤者向学之心不绝,但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经验总结是求。

更何况文化传承不问资质,不问出身,但有向学之心,皆可有教无类。至于能学到多少东西,纯粹因人而易。文人出类拔萃者并不比武将多,可是但凡读书人,皆能有所得,只是掌握知识多少不同,个人成就有大有小。

然而文人的核心理念便是打破门户之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百家争鸣走向百家共鸣,一法通而百事通。

读书人基数大,投入最少者甚至只需要耳聪目明即可。闻万物之声而从之,学万物生长而悟道。人行万里路,看惯春花秋月,时事沉浮,即便是没有名师点授,也能有所得。

至于家学渊源者,由于藏书众,家有贤良传世,子弟的向学之心和凝聚力会格外的强烈。努力学习必不可少,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退而求其次,至少亦不能因为荒废学业而辱没祖宗。

文化传承发展至今,耕读传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特别是贤人云集的风水宝地,无论贵贱皆有向学之心。有钱人兴办教育,穷苦人家的孩子亦有机会旁听。

也就是读书明理可以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再由善于总结的人收录整理,继而形成书籍传承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