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幺店子(2 / 2)

就在这天晚上,郭长寿去了唐媛月的房里,证实她是个女人并得到了她。郭长寿急急忙忙得到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媛月漂亮的妹妹也爱上了他,但他并不爱这个漂亮的妹妹。他发现这个漂亮的妹妹要对他表明爱意的时候,就赶紧跑进了唐媛月的房间,并让她妹妹知道他已经知道唐媛月是个女人,并得到了她。因为长期相处,加上郭长寿一直以来对她的照顾,唐媛月心里对他也有了意思,所以在郭长寿要得到她的时候,她没有拒绝。

那天晚上,她刚满二十六岁零一个月。

郭长寿还差一个月满三十一岁。

他们回来没几天,幺店子茶酒馆那位漂亮女老板的家人就放出要卖这茶酒馆的消息。郭长寿就用他们夫妇在上海赚的钱把这茶酒馆买了下来。

在茶酒馆开业这天,郭长寿正式把唐媛月娶进家门。

郭长寿在他们成亲后的三十年里,他们夫妇一共生了八个孩子,但他们却只带活了两个孩子——老大和老幺。

老大是个儿子,今年十八岁。媳妇已经说好了,是这一带大户人家的姑娘,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可以迎娶进门。

老幺是个女儿,今年才六岁。

从结婚那天起,唐媛月就一直在茶酒馆后面的厨房里。怀上孩子的时候,人们常常看见她挺着个大肚子在厨房里做菜,即便孩子快要生了的时候,也不肯离开厨房。有好几个孩子,是在厨房里生下来的。她的厨房里搭着个简易的床,为的就是她突然生孩子的时候好躺上去,这样就可以一边做菜,一边生孩子。等孩子生下,收拾干净后,她头上包着条帕子,又拿着锅铲做菜。她是一边坐月子,一边给客人做菜。

成亲后,唐媛月才告诉郭长寿,她四岁就开始学厨,八岁艺成。她去大户人家里做了三年厨,等到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独闯天下。男孩子十二岁就开始行成人礼,穿成人的衣服,表示他已成年,是个大人了。女孩子也一样,满十二岁就算成年。成年后的唐媛月,提着菜刀二话不说就出门了。

唐媛月并不漂亮,但她却把帅气的郭长寿管得住。每到他们为什么事争执起来的时候,唐媛月瞪郭长寿一眼,郭长寿就不敢再跟她争了,自然而然地弯腰屈膝跑到一边去。等唐媛月不再生气的时候,才会到她身边去。

唐媛月的话不多,像个男人。郭长寿的话特别多,像个女人一样。仿佛他们夫妇生颠倒了一样。

郭长寿对唐媛月很好,他愿意把所有的钱花在她身上。但唐媛月终日在厨房,那些金银首饰和好看的衣服脂粉,在她面前都没有用武之地。

唐媛月做的菜并不是川菜。三百年前的川菜并不是以麻,辣为主。讲究的是甜,微甜。因为天府盛产甘蔗。而且川菜中很多炒菜中都加有汤汁,汤汁中又勾有芡,让所有炒菜中的菜保持住水分,让菜嫩,滑,鲜。所以很多人说满汉全席中没有川菜,说这话的人并不知道三百年前的川菜是什么样子,只知道现在的火锅,麻辣烫才是川菜的主流。所以他们一致认为川菜辣,麻辣!

唐媛月做的菜是湘菜。湘菜炒菜系列中以干炒,无糖,无汤,而且辣,干辣。所以这样炒出来的菜香,干香。流传到如今,湘菜跟川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辣。

唐媛月生在四川,为什么会做一手地道的湘菜?

在乾隆一七五六年,唐媛月的祖辈们从湖南零陵县迁徙到四川。在四川的乌龙镇这一片,所有人都是来自零陵县的,都是那个时期迁徙来的。人们把这次大迁徙叫做湖广填四川。

湘菜在这里继续延续,所以唐媛月得到了湘菜的嫡传,能做一手地道的湘菜。她曾经对郭长寿说过,她这一生是因湘菜而生。她会不会因湘菜而死?郭长寿问过,她笑而不答。只说,我又有很久没有骂你娘了。这时候郭长寿就赶紧闭嘴,跑到一边去。

唐媛月有一道拿手菜,就是凉面!凉面在这里人人都会做,但她做得更出色。这主要归功于她能炼一种好红油。色,香,味俱全的红油。别人炼的红油要么香而不辣,要么辣而不香。她炼的红油不仅香,而且辣,不是掺了大碱的那种辣,而是辣椒原汁原味的那种辣。她的红油淋到凉面上,鲜红如火,教你眼睛看着它,就不能离开,闻着它,口水就情不自禁的流出来。

幺店子茶酒楼依山傍水而建,门前一条从乌龙镇通下来的大路,大路在它门前又分成两条路,一条通向蓬州城,另一条通向广济城。大路的那一边,是一条终日喘息不停的清溪河。河上建有一座桥,以幺店子命名叫幺店桥。通向蓬州的路,就要从桥上过。

郭长寿在这里赚到钱后,就大量的投资,对茶酒楼进行扩建。因为生意太好,原有的幺店子茶酒楼已容不下那么多的客人。他扩建茶酒楼不是向天,而是向地,四面八方。现在的幺店子茶酒楼已经把原来赌坊的地皮也占了。郭长寿是个聪明的商人,如果他扩建的时候向天建楼,那么他的生意势必会停下,所以他向四面八方扩建,这样丝毫不影响他做生意。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是:建楼的造价,比在地上修房高得多。

幺店子茶酒楼虽然像民房,那也是很多座民房连在一起的。不仅有大厅,同样有雅间。而且,还有客房。跟城里那些大酒楼不少一样,同样干净。

跟城里酒楼唯一不同的是,有姑娘。

郭长寿在茶酒楼里养了十个姑娘。个个貌美如花,在看了她妻子之后。郭长寿从来不去碰店里的姑娘,不仅仅是怕梅毒,也不是怕他的妻子,他更不愿意把钱花在姑娘身上。他养的姑娘,也不是为本地人养的,是专为过往的客商。出门在外辛苦地奔波,住进店里,身边躺着个美人陪着,有了到家一样的感觉,这就是过往的客商要来他的店里住而不去乌龙镇上住的原因。他教唆姑娘们把她们的客人不要当作客人,要当作她们的丈夫,她们就是他们的妻子。他养的这些姑娘们都很听话,把那些客商服侍得服服帖帖,叫他们走了还想再来。

他店里除了他妻子外,还请了三个人。一个担水,一个帮厨,一个跑堂。后来幺店子茶酒楼在向后扩建的时,在挖后面山的时候,挖出了一汩山泉。山泉夏天清凉,冬天温热,饮之甘甜。

郭长寿叫店小二砍来根竹子,把中间的节用棍子捅穿,把这山泉直接引进茶酒楼的厨房。郭长寿就把担水那人派去打杂。

这汩山泉郭长寿并不仅仅用来做饭,他还把山泉按一定比例掺进酒里,他的酒喝起来就有种甘甜的味道,比别人店里的酒顺口。这教别人以为他店里的酒没掺水。看见别人夸他的酒好的时候,郭长寿脸上总是露出自豪和得意的笑容。

郭长寿在茶酒楼对面的路边,用竹子和麦草搭了一个长亭。长亭里放着四张竹子做的桌子和竹子做的凳子。在长亭与清溪河之间,靠近长亭处郭长寿还种了三颗芭蕉树。这样,天晴的时候坐在长亭里一边品茶,一边闻着芭蕉的清香,眼睛看着清清的河水。下雨的时候,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

每天,长亭里总会有几个穿着长衫的人坐在里面,享受着这种美景。

长亭本是送行道别的地方,但郭长寿巧妙地利用它,将它变得很是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