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三十六天罡(1 / 2)

 是的,三十六天罡来了,从遥远的湘北来了。

一条泥巴小路上,一线走着三十六个人,他们就是三十六天罡。自西向东走来,带头的是个老人。老人手里打着一把油纸伞。其余的人都戴着一顶麦秸做的草帽,草帽很旧,上面布满了黑色的霉斑。而且草帽的边缘,像被耗子肯过的一样烂了。

阳光如火如荼,他们在阳光下走着。脚步不快不慢,似在赏花,似在散步。

他们走上大路,走到幺店子茶酒楼门前。他们看了看茶酒楼里面,就去了大路边的长亭。

长亭里今天没有茶客,空空荡荡的。

三十六天罡走进长亭,把长亭挤满。

一入长亭,他们就摘下草帽,不停的扇着风。三十六人中,有四位老人,有十六位少年;有八位中年男人,有八位中年妇人,看上去这十六人是夫妻。他们的腰间,插着各色的兵器。腰上没插兵器的,手里就拿着。腰上和手里都没有的,他们的兵器就是草帽或者双手。

长亭里有四张桌子,每张桌子周围放着四张凳子。老人跟女人坐在凳子上。

长停里的凳子不够,其他的人就坐在长亭的栏杆上,一边用草帽扇着风,一边望着清溪河。有的人就站在老人和女人身后。

郭长寿站在柜台后面,看见三十六天罡走进长亭,就叫店小二过去招呼他们。店小二提着茶壶过去,站在四位老人的桌子前,看见他们一个个脸上晒得黑黢黢的,就问他们:“客官们是要茶还是酒?”

走在前面打伞的老者说:“不要茶,十坛酒,三十六只酒碗。”

店小二就提着茶壶转身离开了。

一会儿,郭长寿抱着一叠碗,带着店里抱着酒坛的伙计,走进了长亭。郭长寿卑躬屈膝的对打伞那位老者微笑着点头,并把手里抱着的碗放在桌子上。一个一个的在四张桌子上摆好。他提起一坛酒,拍开封泥,给每个碗里倒满。郭长寿倒酒可算一绝,一口气倒满三十六只碗,居然没洒一滴酒。

这是在三十六天罡面前卖弄?

这是在对三十六天罡暗示?

还是在跟三十六天罡比试?

老者笑笑,突然一拍桌子,桌子上的酒碗一下飞起一尺多高。桌子周围的人立即把头伸过去,用牙咬住酒碗,再把碗里的酒喝下肚去。同样,酒一滴没洒。再一甩头,碗放在桌子上,轻轻的。

郭长寿脸上做出一副看呆了的表情,半天才张大嘴巴竖起大拇指说:“高,高,我在这里开店三十多年,今天第一次看见这样喝酒。”

郭长寿的表现,叫老者突然有了种卖弄武功的感觉。他以为郭长寿倒酒不洒,是在向他们显露武功,没想到只是郭长寿手熟罢了。给别人倒了三十年酒,自然会练得倒酒不洒。

老者避开郭长寿的话不答,突然夸道:“好酒,果然是好酒,原来高朋满座的原因在这里!”

郭长寿笑着答:“上等高粱加小灶,纯粮食加山泉酿造,无勾兑,无添加,当然味道好极了,就这样手捧山泉饮之,味甘甜。”

老人夸道:“我行走江湖几十年,尝遍天下美酒,还是你这店里的酒好。”

郭长寿自豪的说:“如果你品茶的话,我这山泉泡的茶,包您喝了还想再喝。”

老人答:“我信,你这酒我喝了还想再喝。”

郭长寿盯着老人问:“您不想品品我的茶?”

老人摇摇头,看着远处说:“有酒就够了。”

郭长寿提着酒坛,又给他们倒满,口里问道:“客官从何方来?”

老人看着西方答:“远方。”

郭长寿又问:“要去何方?”

老人又看着龙云山方向答:“前方。”

郭长寿就说:“前方几十里不再有客栈酒楼,是否会歇足小店?”

老人看着他,突然问:“老板经常给客人倒酒?”

郭长寿答:“是的。”

老人说:“老板倒酒的技术,可算一绝。”

郭长寿答:“酒乃粮食酿造,金钱所购,粮食乃千滴汗水所成,洒之可惜,洒之可惜,故练就了倒酒不洒之本事,班门弄斧了,班门弄斧了,见笑,见笑。”

老人哈哈一笑。郭长寿听出老人中气很足,是一个内家高手。他也跟着老人笑,但中气很短,像一个没有武功的老板。

笑过后,老人问:“最近店里是否来过生客?”

郭长寿答:“来过。”

老人问:“都是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