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水太凉 头皮痒(2 / 2)

相比起这些投降份子们来说,此刻唯一没有向燕飞送来请降信件的叛乱集团核心成员,一直被很多读书人蔑视为奸臣的马士英在历史上反倒是坚持抵抗清兵,直到兵败被俘也坚拒投降,最终被斩首殉国。

燕飞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读书人推崇的人一般都是坏蛋。而被读书人蔑视为奸臣的,反倒是有不少都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在很多金陵城内的人看来,拥有极为强大城墙防御系统的金陵城绝对是固若金汤。这是朱元璋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动用了近三十万民夫修建起来的坚固城防工事。

城南以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城东有钟山作为依托,城北则是以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为屏障,城西则是直靠紫金山。单单是内城墙就长达三十五公里以上,而外围的外郭城墙长度则是超过了六十公里。这是真正的世界之最。

金陵城的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现代世界历史上的中日战争之中,金陵城的城墙之坚固就连日军的火炮都啃不动。而明末清初的时候这座城墙却是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意义,而是在清兵过来的时候直接选择了投降!

朱元璋要是知道了,估计在地下能生吃了徐达他们。

拥有着如此强大的城墙保护,再加上数万守备这里多年的守军以及人数超过十万之众的临时拉起来的民夫丁壮。在渡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里的防御力量还是可以相信的,至少坚守一段时间没有问题。

钱谦益等人虽然向燕飞送去了投降信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可他们心中还是希望能够打赢的。都在期盼着能够在金陵城下拖住燕飞,急切的等待着左良玉等人的百万大军回援从而将燕飞的兵马一口吃掉!

对于手下大臣们私下里的动作毫不知情的福王在得知燕飞上岸的兵马总共不过三万出头的时候气的破口大骂,金陵城内的常备兵就有六七万之多,加上十多万的壮丁居然被区区三万人给围困在了城内。简直就是丢尽了脸。

这位福王白瞎了一副好皮囊,在他的脑海之中战争这种事情还停留在互相比拼人数的阶段。仿佛是不需要看训练,装备,士气,组织度,后勤补给等等方面的原因。只要看谁的人多谁就能打赢似的。

燕飞这次带来了几百条船,不过因为这个时代的船只装载能力有限,虽然船的数量不少可随着船队来的兵马却是只有三万多一点而已。

三万多人马在这个时代不算什么大数字,像是左良玉可是号称八十万大军的。不过燕飞的三万人马都是接受过现代体系严格训练的军队。装备着跨越时代的先进火器已经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单纯依靠着三万人攻下金陵城并不是什么问题。

只是,燕飞想要的可不仅仅只是这座城而已。

他要平定整个江南,兵马少了肯定不够用。船队放下人员和物资之后就会返航,在五艘远洋渔轮的护卫下再次返回天津卫进行第二轮的运送甚至还会有第三轮。

江南人口众多号称鱼米之乡,供养出来的读书人数量太多。这里也必然将会是反抗燕飞最为激烈的地方。

因为燕飞要强收土地重新划分而且还要普及教育断绝读书人的特权与财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啊。燕飞都要杀他们全家了,他们当然是要想尽办法的和燕飞拼命。

用现代世界的话来说就是,双方是不可调节的阶级矛盾。只能是有其中一方被彻底打倒与消灭才能结束。

燕飞预计至少需要有十万兵马才能勉强压制江南地区,而且还要配合多种手段一起使用才行。像是已经上了必死名单上的那些人,都要先被利用去做开路急先锋之后,等到利用价值被榨干才能去死。

反正这些人面对满清刀枪的时候跪的比谁都快都彻底,他才不相信面对自己的时候会有多么顽强。

十万兵马已经是燕飞所动用过的最庞大的力量了。哪怕是远征东瀛的时候也不过才两万来人而已。燕飞也没想过等到后续兵马到齐之后再开始攻城,他早早的就决定要尽快拿下金陵城。

白天的时候燕飞分派兵马将金陵城的各处城门都给封锁起来,这下除非是从密道或者是用吊篮从城墙上吊下来,否则的话城里的人想要出来就只能是直接撞燕飞的枪口。

燕飞在每个城门都仅仅是摆放了千多名火枪兵,丝毫都不担心里面的军队有胆量冲出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并非是什么天下强军,而是毫无军心斗志可言的乌合之众而已。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燕飞对于这个时代所有的军队都是完完全全的了解,甚至比他们自己还要了解。

燕飞选择的真正突击目标就是城南的秦淮河,突破这条河上的水闸杀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