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个字 穷(2 / 2)

“嗯?”管家的话把燕飞给问的愣神了。在他的印象里粮食就是大米呗。哪怕是在宋朝明朝时空的时候都是如此,更别说是现代世界了“什么是粟,什么是麦,什么是黄米什么是谷子?有什么区别。”

“回郎君话。”管家心中疑惑燕飞怎么来粮食都分不清,不过很快就恭敬的为燕飞做了一次科普。

粟就是粟米,也就是常说的小米。颜色发黄适合煮粥喝,小米粥大家或许都知道。而麦子就是面,磨粉做面粉的。黄米则是糜子,做大饼的,不过会拉嗓子。至于谷子那就是水稻大米了。

不同的粮食作物价格也不一样。像是大米现在就是五百文一斗,算是标准价格。而粟米就便宜多了,只要三百多就能买一斗。糜子的价格和粟米差不多。麦子就要比大米还贵一些。

“嗯,知道了。”燕飞之前没关注过这些,现在了解之后微微点头“你看着买就是。”

大米和麦子都是有钱人或者是家中贵人吃的。普通人和仆役们都是以粟米以及糜子为主。在这个封建时代里,哪怕是粮食也被分出了个高低贵贱出来。毕竟大米和麦子口感好,而粟米和糜子口感就差些。

不过让燕飞感到意外的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郎君。”管家继续进言“布帛绢麻各不相同,绫罗绸缎各种皆有。而官府有约绢为货值,不知该买几许?”

封建时代里有一条很显著的地方就是在于,各种物资的不足。无论是粮食布匹还是铜铁贵金属全都满足不了需求。直到工业爆发之后才算是缓解了这种延续了千年的货物短缺。

因为缺少铜,所以铜钱的数量很少。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当五钱,当十钱这些大额铜钱。所以这个时候的官府是用产量大而且需求高的绢作为货币的补充物资。一句话说就是,绢是用来当钱使用的。

燕飞说买布匹绢帛,管家也搞不清他是要买来做衣服还是买绢当钱用只能是问清楚。

富贵人家自然是绫罗绸缎,普通百姓还有仆役们能有麻布绢帛穿就不错了。这些东西买多少都是要当主人的燕飞确定才行。

说实话燕飞之前的确是做过功课,历朝历代的各种资料他都看过一些。可这些方面的事情他还真是不知道。

“具体怎么操办你自己看着办。”燕飞想了想之后将事情全都交托给了管家去处理。既然不懂那就交给懂的人去处理,就算是弄砸了也不过是一块金块的事情而已。

等到管家带着人匆匆忙忙赶着车去长安城里的时候,燕飞也离开了庄园在附近的村子里闲逛了起来。

这里是长安城外的村子,而长安却是整个大唐的核心所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至少能代表大部分时下大唐各地的情况。因为连天子脚下的村子都不行的话,那千里之外的地方肯定更惨。

这个村子不算大,从头走到尾也花不了多少功夫。而整个村子给燕飞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穷。

村子里面的几十户人家都是茅草屋,没有一间是砖瓦房的。都是那种土坯房子,房顶用茅草盖着。南墙上开个洞算作窗户就是个家了。偶尔几户人家会有猪圈鸡窝,这就算得上是富裕人家了。至于骡马耕牛这种大牲口,反正燕飞绕着村子走了一圈也没有见到。

至于村里的道路,简单说就是没有。全都是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小道。一旦下雨,泥水能淹脚脖子的那种。

最后就是人,这里的人大都身上穿着满是补丁的麻布衣服,脚上大都是草鞋只有少数人有布鞋穿。面色黝黑皮肤粗糙,都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而且村子的年轻人不多,大都是老人和孩子。

“不是说府兵都是从各处村子里挑选的小地主和自耕农吗?”燕飞走到村口疑惑的打量着眼前的村子“这么穷的地方谁家能置办的起铠甲军械骡马?开玩笑呢。”

燕飞的想法并没有错,唐初的时候虽然府兵的负担很重,可却也是普通寒门子弟得以凭军功入仕走向上流社会的难得机会,因此依然有许多人争着想当府兵。

而这座村子之前的庄主是跟李元吉混的,玄武门之后带着一批庄子里的府兵一起完蛋。之后颉利入侵,村子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入军不过不是做府兵而是民夫壮丁。

这些人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功勋,他们才有机会转变身份成为府兵。而能让民夫们立下功勋的战场得是崩溃成什么样子,那个时候哪里还有立功的机会,逃跑都来不及。

好在颉利已经退走,这些民夫要不了多久就会回家。

看到这个村子燕飞也就大致了解了现在大唐的状况。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