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身正沧桑神无邪(第二更)(2 / 2)

李易说起当初河南府这里的一群人,采到了麦饭石,结果当不好的东西骗别人。</p>

</p>

大唐允许自首,只要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比如说死人了等情况,自首,愿意赔偿和接受惩罚。</p>

这样一般情况下不会判,法的作用在于震慑和引导,而非结果。</p>

除非杀人,自首也得看情况,跟骗不一样。</p>

看造成的后果,人都死了,什么后果?自卫是另一说。</p>

毕构探个头又看一看地图:“小易!朝廷出钱修路,往南边的海湾修。”</p>

“他让朝廷把耕地的牲畜和工具准备上,不是修路,他们自己盖房子。”李易指指奏章。</p>

“他是刺史,老夫乃中书令。他让老夫做什么,老夫就做什么?即便如你,让老夫不收李家庄子的税亦不可。”</p>

毕构强调身份与位置,你以为下面州府的官员都是你?</p>

老夫批注奏章,有几个人会在老夫面前吃馄饨?</p>

“那就是不给了?”李易问。</p>

“你说不给的,你自己怎么批的?你刚才说临时当中书令。”</p>

毕构吼一般地说,吼完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啊!小易,你也有今天。</p>

“我困了,睡觉去了。”</p>

李易发现自己状态不对,怎么被套了呢?</p>

说完他跑了,反正东西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p>

“那厢如何说?”李隆基等李易离去,脸沉下来。</p>

按照他的想法,对方应该直接认输,交出利益。</p>

昨天晚上那等阵势,你们还想要干什么?</p>

今日早上,你们找地方吃饭,看朕的易弟,吃碗馄饨,有奏章拿过来就批。</p>

易弟若打个喷嚏、流个鼻涕,说用你们的性命可以换易弟瞬间恢复,朕便杀了你们。</p>

司马承祯于一旁出声:“陛下,他们说昨夜万佛朝宗,所悟颇多。今日当继续感悟,明日佛道一同。”</p>

他早饭还没吃,先过去找那些人说话。</p>

他心情并不好,觉得自己当初被骗了。</p>

他选择站队,站在李易这边。</p>

道存道争、佛有佛斗。</p>

根本不存在一片祥和,佛教各种流派,争得很厉害呢。</p>

比如哪个是第一个经,大乘和小乘就争。</p>

道家依旧争,争话语权、争正统。</p>

若国力弱,争一国主教之权;若国力强,争一线存活之机。</p>

儒教亦参与其中,士子、官员,各方拉拢。</p>

哪个官员不接触?唯独李东主。</p>

李东主翻译很多佛经,又注释很多道教之书,还把儒教的也给弄出来。</p>

最后印报纸,教大唐百姓识文断字,知晓常理。</p>

包括一些小的治病的方子,百姓周围山上、路边、河畔能找到的药材,拿来可以用。</p>

最明显的一味要是防风,一旦身上起一片疙瘩,熬了水一洗便消散下去。</p>

还有蒲公英的根子、鸡的嗉子。</p>

一些人求佛寻道念经炼丹,一些人跟着李东主积粪沤草肥田。</p>

普渡众生是经还是技巧?按照报纸上所说,一个叫精神文明,一个叫物质文明。</p>

李东主两个文明一起抓呀,什么教都比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