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八十五章 奴隶成因贸易观(第一更)(2 / 2)

李易脸上有了笑容,好!打得好。</p>

“若两边皆向大唐上书,要求大唐帮忙,该当如何?”</p>

宋璟考虑起以后的事情,打仗难道打一下就结束?渤海损失多,咽不下那口气。</p>

何况他们需要更多的奴隶,再跟大唐换东西,干活也得有人手。</p>

新罗想来更生气,没招你没惹你的,你不维护我们之间的关系,你跑过来偷人。</p>

李易拿出来遥控器,按一按,墙上出现地图。</p>

他来到地图的旁边,用小棍指着一条河:“浿水北面是咱们的地方对不?就是没有兵在那。”</p>

浿水即大同江,往更北的地方才是鸭绿江。</p>

大唐跟新罗打了七年的仗,后来因为吐蕃的问题,不得不在这边收手。</p>

历史记载,大唐说自己打赢了那场战争,新罗说他们打赢了。</p>

谁赢了不重要,关键原来那片地方属于高句丽,大唐联合新罗灭的高句丽和百济。</p>

然后大唐想要把整个地方全占了,新罗不答应,扶植起原来的高句丽人成立国家。</p>

等大唐的兵力转想吐蕃,新罗把那个国家给解散了。</p>

地盘了,大同江以北是大唐的,往南是新罗的。</p>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安东都护府往西迁,大唐不愿意在那里浪费兵力。</p>

到了前两年,才重新把安东都护府顶过去,同时其他的都督府也就位。</p>

新罗没说什么,还是跟大唐正常政治经济交流。</p>

“这些地方都是咱们的,以前这个地方是咱们的熊津都督府。”</p>

李易的小棍画一圈,就是清州市、光州市、全州市、木浦市,全是大唐的。</p>

</p>

原来百济的地方,大唐兵撤走,被新罗给夺去。</p>

众人听着,明白,你想重新拿回来,怎么拿?</p>

“我有个想法。”李易看大家。</p>

李隆基和群臣点头,快说,知道你主意多,大唐不嫌地盘大。</p>

李易把浿水的位置放大:“在这边咱们盖房子,不用城堡,正常的房子,带仓库的。</p>

夏天需要摆船,冬天河面结冰,现在就冻着呢。</p>

咱们自己的地方,愿意干啥就干啥,对不?</p>

咱们在那里做买卖,新罗的贵族们愿意换东西就让他们换,粮食、鱼、牲畜都行……”</p>

李易说着做买卖的事情,跟众人讲,当地的自己人手少,需要招百姓干活。</p>

河对岸的百姓也能工作是吧?咱给钱,不叫人家白干。</p>

后面的地方大,盖宿舍,干活的百姓来回走路耗费时间,过河危险,掉夏天掉河里,冬天进冰窟窿里怎么办?</p>

住宿舍,他们的家人分别时间长,看看能一起过来工作不?</p>

加上孩子,修学堂,一起学习大唐知识。</p>

“通过贸易,各取所需,他们的外派务工人员,又能赚取大唐的货币。</p>

他们拿着货币,就不用以物易物,即便来到大唐这边的区域,采购商品也方便。</p>

小面值的货币,我宁肯赔钱,也印刷出来给他们,帮助他们内部使用。</p>

他们有的还用开元通宝呢,大多数就是用布和各种粮食换。</p>

跟咱们之前的绢帛一样,哦,现在咱们有的地方还用铜钱和绢帛。”</p>

李易最后总结一番,有利于双方的好事情,咱们不能去打人家,咱不是那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