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劝说(续)(2 / 2)

“正是,不过下官方才也说了,皇上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阁老去做。”

“究竟是何事?还请宋大人明言。”袁可立被吊了这半天的胃口,也有些好奇了。

“阁老,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光是东北的一个小小的建虏,就折腾了十几年还没能平定。皇上思来想去,觉得皆是因为我大明军力不强,屡战屡败,故而编练一支强军,彻底将建虏解决。可我大明如今哪里还有真正的敢战之兵,即便是蓟辽和九边的兵马,亦不过只能采取守势,根本无力与建奴野战。皇上认为,这皆是因我大明军制上的问题,不知阁老认同否?”

袁可立巡抚登莱数载,修造船只,整备甲兵,又多次派兵出击旅大等地,也是一位知兵之人,卫所制度的糜烂,他又如何看不出?只是他没有想到,皇帝不过才十七岁的年纪,就已经能够一针见血的看到这其中的弊病,实在是令他惊讶。

“不错,当年太祖定下的卫所之制,如今看来,确实是需要改动一下了。宋大人,不知皇上想要怎么做?”袁可立一边沉思一边问道。

“具体的皇上也并未与下官明言,不过以皇上的睿智,只怕是心中早就有了计较。皇上只是告诉下官,若要强军,必先改革军制,而这件事,就要劳烦阁老了。如今孙阁老掌管兵部,阁老又与孙阁老相交莫逆,故而孙阁老那边,还要劳烦阁老了。”

“此事老夫自然责无旁贷,宋大人尽可回复皇上,下次朝议之时,老夫自当将此事提出。”袁可立斩钉截铁的说道。

得到了袁可立的承诺,宋献策又与袁可立寒暄了几句,便起告辞。等宋献策离去,袁可立站在正厅门口,眼睛望着院内的假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便转进屋去了。

之后的两天,京城中表面上是一片风平浪静,但私底下却是潮流暗涌。也不知袁可立是如何去劝说孙承宗的,但各家勋贵却都已经开始互相走动,并且拜见了许多与自家有关系的官员,有关皇上打算改革军制的事就这么不胫而走,有人欢喜,自然就会有人忧愁,毕竟这改革不仅会给许多人带来利益,还会给不少的人带去损害。

所以内阁首辅韩鑛家的大门都快被踏破了,各种游走劝说的人是不停的前来拜见,有想在这次军改中讨得利益的,也有想恳请阻止改革的。毕竟现在这件事还没真正提出,其中可作的空间还很大,可一旦在朝议上提出,只怕再想做什么手脚,就不如此时方便了。搞得韩爌对此也是不胜其烦,只想呆在内阁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