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发怒(2 / 2)

你自己股底下还不干净呢,竟然还敢去说他人的不是。这是为了辽东战事才又启用了你,你不感谢圣恩也就罢了,这会儿竟然还要给别人上眼药,这也太不把皇帝的命令当回事了吧!

诚然,在军队中派遣太监作监军,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反过来想想,一个皇帝把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交给一个人,他心里真的能够放心吗?换位思考一下,换谁都不会真的完全放心吧?估计是个人心里都会打个问号,所以派个自己边的心腹太监作监军也不是完全不能够理解的事。

毕竟相对来说,太监没了子孙根,又被朝臣们敌视,除了紧紧抱住皇帝的大腿之外,恐怕很难生出谋反之类的想法。更何况刘应坤、纪用、陶文等人可不是绣花枕头一草包。去年的宁锦大战中,刘应坤居中调度,坐镇山海关,配合王之臣、阎鸣泰、袁崇焕等人指挥作战,不但没有拖后腿,反而利用自己可以直达天听的便利,传递奏折,可以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而纪用更是与赵率教一起坚守锦州城,打退了来犯的后金军。在战斗之中,纪用先士卒,亲自率兵在城头与后金军展开搏斗,毫无惧色,多次打退后金的兵马。

这些人的事迹,在史料上的记载大都是语焉不详,许多都是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但朱友建穿越之后,看到汇总的战报以及锦衣卫东厂送来的报,却验证了其中的真实。对于这样的人,朱友建自然是有才之心的,至于他们曾经投靠魏忠贤,是阉党成员的事,则是被朱友建暂时的忽略了。

纵观现在整个朝堂之上,除了东林党之外,还有多少官员敢说自己与阉党毫无瓜葛?在这种非东即阉的官场上,大明的官员确实需要大换血,但绝不是现在,至少在平定外患之前,是不能够大动手术的。况且就算想动,朱友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这么多可以替换的人啊。

至于那些外派的镇守太监,除非是什么都不懂,胡乱指挥一气,又骑在统兵将领头上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的,那就必须撤掉打倒,绝对不能让他们为祸军营。而像刘应坤、纪用、陶文这种有真才实干的,自然是要加以安抚,继续留在任上发光发了。

袁崇焕现在则是想要让朱友建把这些人都撤走,整个辽东都要由他一个人说了算,那这怎么行?朱友建已经把王之臣给调离了,要是再把刘应坤几个也都撤回来,那辽东可就真的成了袁崇焕的一言堂,这可绝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

自己虽然不会随便干涉袁崇焕的指挥,但也绝对不会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他一个人,没有了制约的权利,会引发出什么样的后果,朱友建心里是一清二楚。更何况袁崇焕你自己股底下并不算干净,后世对他开喷的一大堆,虽然有很多理由都不真实,但仍然有许多是扑朔迷离,让人看不清楚的,这就不由得朱友建不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