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争论(三)(1 / 2)

 “元辅大人此言谬矣!皇上此次试之前就曾言,要举子们在答题时言之有物,不必拘泥于题材。何瑞徵、管绍宁二人文笔是要好于史可法,但却是胜之不武,毕竟二人是用了八股文作答。再反观史可法,他与刘若宰一样,都是依照皇上的要求要求作答,且所言皆实在,相比之何、管二人,反而要强上不少。”韩爌的话音刚落,礼部左侍郎温体仁就出言反驳道。

温体仁在天启帝病重时,与张惟贤徐希等人在午门外联手,共同怂恿群臣请立朱友建。这件事上他出力不小,算是立下大功。朱友建即位登基后,论功行赏,便将他从礼部右侍郎擢升为左侍郎。别看只是从右到左,可却是从三把手到了二把手的位子上。而且一旦礼部尚书来宗道不干了,那十有**就会是由他来接任。

但温体仁却是一点都不满足,他觉得依照自己的功劳,直接做礼部尚书都不为过,现在只是让他升了半级,区区一个左侍郎,实在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不过温体仁心里也十分清楚,自己若是想继续往上走,那就必须紧紧抱住皇上的大腿,跟住皇上的步伐,时刻与皇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得到皇上的信任,自己才能高升。所以刚才韩爌一发言,温体仁就立刻出言反对,为的就是在朱友建心中留个好印象。

看到温体仁这么积极的发言,为自己说话,若不是朱友建很清楚他的为人如何,那只怕就真的要对温体仁有个好印象,以后对他多加关注了。

关于温体仁这个人究竟如何,是忠是,朱友建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先从后世的史料来看,这个人处事非常圆滑,十分会拉拢人心。崇祯一朝十七年,先后换了十九个内阁首辅,可温体仁一人却能干了七年,足足占了整个崇祯朝三分之一的时间,这说明什么?说明温体仁还是很有手段的,也确实有独特的才能。

不过这种才能温体仁却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他为了上位,也是不择手段,栽赃诬陷,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做了首辅后,也没有想着要去重新中兴大明,反而是结党营私,打压异己,还大肆贪污受贿,蒙蔽崇祯帝,可以说他是似忠实。

所以别看他虽然在拥立自己的问题上出了不小的力气,但朱友建却并不怎么感冒。当时那种况,你温体仁不干,也会有冷体仁、体仁愿意去做。基于此,朱友建就没有打算去过于重用他。这种人,功利心、私心都太重,虽说未必会是个十足的臣,但佞臣是一定的。

“来卿,你为礼部尚书,你就先来说说,这三个士子的卷子究竟如何?”来宗道刚才也没有表态,他不是东林党,虽然以前曾经依附过魏忠贤,小节有亏,但大事上还是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再说他是礼部尚书,这事本来就得让他发言。所以朱友建直接向来宗道问道。

“皇上,臣以为在这文章之上,此三子各有所长,难分搞下。不过若是从皇上此次出题的角度来看,史可法却要强过何瑞徵、管绍宁二人。故而臣以为,史可法当入一甲!”

来宗道最后还是决定遵从朱友建的心意,不就是一个名次,何必搞得这么麻烦?本来就是皇上自己定就可以的,现在给大家面子,让咱们帮着参考参考,你们就非要跟皇上对着干,图什么啊?元辅你们看不出来吗,皇上就是想要史可法进一甲,却又不想背这个锅,我们做臣子的,也得体谅体谅皇上啊!算了吧,皇上给我们面子,我们也得给皇上面子啊,就这么着吧。

看到礼部的一二把手保持着一致,礼部右侍郎钱谦益虽然为东林领袖,有心为韩爌站台,但这时候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继续低头垂手站在众人当中,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