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单章,想说一些问题(2 / 2)

反观魏忠贤,他就真的是忠臣良相吗?高歌认为,绝不是,如伊尹、霍光等人,亦没有如魏公公一般,加封九千岁,建生祠,让全天下都在为其歌功颂德。试看如此这样的,历史上都是谁?是赵高,是曹,是司马昭。我们现在看魏公公的许多所作所为似乎真的是为了大明,但这是从结果来推导的。

但这么做有致命缺点,那就是虽然魏忠贤的部分手段可能短暂有利明的发展,可你不能否认魏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绝不是为了大明的发展,而是为了自己的奢。他做为天启帝的执行者也只是为了剪出异己,讨好皇帝,以便自己更好的敛财掘权。这就等于一个快死的人被一个瘪三骂了几句,气的精神了一阵,然后你就能推导这个瘪三其实还是做了件好事一样。

明实亡于财政,财政就是税收。而商税不收,只能加税于农民,导致流民起义。而东林党是坚决不同意向商人开刀的。如果用太监,还可以与东林党过过招,毕竟监权只是皇权的延伸。

崇祯皇帝不用太监,手里没把刀,斗不过文官集团。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厚葬忠贤,并不是指他后悔了,而是当时文官都跑路了,无人可用,边只有太监,为了安抚太监们而已。你要他后悔恐怕很难,朱由检个刚愎,当了十几年皇帝,已经从一根筋成长为两头堵了。

话又说回来,文官系统也分有党派,明末除了东林党还有阉党,也就是楚党、浙党、齐党等各家派系。他们会联合一心吗?恐怕根本不会,万历时国本之争,大臣们与万历争成什么样?不照样有跪万历皇帝的?

历史这个东西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为没有哪个当事人活到了现在,所以随意去判断一个历史人物的忠,是很不科学的。即使参考了很多史料,也无法全面的了解当事人的状态。

还有人说是东林党下黑手干掉了天启帝,我觉得这更是无稽之谈。仔细想想,以魏公公的本事,把皇宫经营的不说跟铁桶一样,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出入的,更遑论天启帝的边?如武宗皇帝一样,都是兴致来了,就要上船游玩,难不成文官们连这个都能算到?他们若是真有这么大本事,干脆直接把魏公公也干死算了,何必还要崇祯皇帝出手?

所以我认为不要总觉得明末除了魏公公,剩下就没人能够拯救大明这艘破船了。主角作为穿越者,手里掌握军队,又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各种奢侈品又带来那么多银子。可以说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枪有枪。留着一个曾经想要干掉自己的魏公公做什么?反而不如顺水推舟,用魏公公的脑袋来收买士林的好名声,博得天下人的好感。也刚好能够震慑阉党众人,让他们知道谁才掌握着真正的生杀大权,他们该为谁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