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整编(1 / 2)

 水泥这个东西,对于辽东来说,确实让他们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比如像宁前的几座堡垒,都开始被用水泥重新修缮,一旦完工,虽不敢说是坚不可摧,但后金要是凭借手中的冷兵器,再派一万人以下的人马来攻打。只要堡垒中的人不犯浑,去主动出击或者弃城逃跑,他们想要攻克,基本上是难如登天。

而从山海关到宁远的水泥大路也已经开始铺设,等这条路修好之后,从山海关到宁远,即使是步行,也是一可至。

不过袁崇焕这时候可不会把心思放在这些事上边,作为统帅,他需要关注的东西更多。后勤上的事有刘应坤杨嗣昌他们心,他也乐得把这些事交给他们,让自己能够全心的投入到战事上来。

自从朱友建登基之后,辽东兵马的军饷经过前后几次的补发,现在已经基本上能够保证不拖欠、按时发放了。再加上朱友建宁可短了百官的用度,也要保障前线的供应,所以辽东的十几万兵马这大半年都没有为粮食的问题发过愁,因此辽东各部兵马的士气明显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善。

虽说这些未必就能够让他们在对后金的作战中更加勇猛、奋不顾什么的,但至少不用担心的是会像历史上那样,某些将士因为缺粮缺饷闹兵变。

袁崇焕看到麾下的兵马现在士气正高,便起了心思,想按照自己离京前和孙承宗袁可立商量过的那样,将手中的兵马也进行了一些整顿改编。在得知刘应坤在山海关已经开始做整编的工作后,他心中也就更坚定了这份心思。

不过辽东兵马派系众多,还有许多都是各个将领的家丁和私兵,远不像山海关那里一样,没有这么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要主将够强势,压服各军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袁崇焕心中很清楚,自己要想完全按照设想的去进行改制,那动静势必会很大,还要触碰到不少人的利益。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通过战功升上来的辽东本地的大小军头们,比较有代表的就是祖大寿、吴襄等人。虽然这些人在与后金的战斗中不含糊,勇猛敢战,但对于自己的家丁和私兵,那也是很看重的。袁崇焕知道自己现在根本无力,也不能去动他们的根子。

所以袁崇焕也仅仅是把自己在宁远真正能够掌握的兵力进行了整编:此时宁远的兵马,除去各级将领的私兵之外,还有大约两万出头的士卒。袁崇焕将他们编为枪兵营、刀兵营、火枪营、炮兵营、骑兵营、辎重营,每营下辖三到六个千户不等。

其实明军的这种编制朱友建是很不赞同的,毕竟在军改开始后,大明已经要由冷兵器时代向兵器时代过渡了。不出意外的话,在朱友建的有生之年,将大明军队完全火器化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若是还按照以前的那种小队、总旗、百人队、千人队这样的编制,是根本不利于今后近代化的战争。

不过要想完全改变这种编制,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根本做不到。别的原因都不说,单单是一个装备的问题,就足够让朱友建暂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后世不论是师团级还是旅营级的编制,都是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而且他们可都是有了比较合适的武器的。